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朱家仪
富文乡中心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700
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生活材料作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生活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真实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生活材料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一、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天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生活材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在美工区投放的废旧布料、纽扣、珠子等材料,这些材料色彩鲜艳、质地各异,幼儿看到后就会被其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操作。幼儿在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力与认知能力
生活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自然材料为例,教师带领幼儿收集树叶、树枝、石头等自然材料,幼儿在收集过程中会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对这些自然材料的进一步观察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
3、提升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生活材料的运用能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建构区,幼儿使用纸盒、易拉罐等废旧材料搭建各种建筑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搬运、搭建、组合等操作,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力量,还提高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建构能力。又如在生活区,幼儿利用勺子、筷子等生活工具进行夹豆子、剥花生等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
4、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
生活材料具有开放性和低结构性的特点,这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美工区,幼儿可以用废旧纸张、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用废旧纸张折成纸飞机、用彩笔画出心中的美好世界、用剪刀剪出形态各异的图案等。在建构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积木、纸盒等材料搭建出城堡、桥梁、高楼大厦等不同的建筑造型。幼儿在运用生活材料进行创作和建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对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1、生活材料在美工区的运用
美工区是培养幼儿感知力、审美力、创造力的重要区域,将生活材料运用在美工区,可以让幼儿们在感受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生命力的同时,在与枫叶、石头、花瓣、废旧物品等材料的互动中建立自然形态与艺术创作的连接,从而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提升动手创造力以及创新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园区、附近公园或社区绿化带,引导幼儿观察并收集不同形态的树叶、大小不一的石头、色彩多样的花瓣,然后组织材料分类与观察的环节,让幼儿们在小组中讨论描述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而后开展树叶拼贴画、石头彩绘等等创意艺术活动,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创造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生活材料在建构区的运用
生活中的纸盒、易拉罐等等物品是建构区中易获取、易操作的核心材料,对于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空间认知、结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要重视将纸盒、易拉罐等等生活材料引入到建构区域中,让幼儿在平衡、对称、堆叠中提升手眼协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团队协作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们收集并清洗干净去除拉环的易拉罐,开展易拉罐特性探索环节,让幼儿们尝试竖放、横放、堆叠易拉罐,观察不同摆放方式的稳定性。随后,设计主题建构活动如搭建金字塔,引导幼儿先在地面上用易拉罐摆成三角形底座,而后逐层向上堆积。经过一次次的堆叠,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使易拉罐建筑更稳固,培养其对结构稳定性的深度认知。
3、生活材料在生活区的运用
生活区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核心区域。勺子、筷子、夹子等生活工具的运用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精细动作发展水平。同时,真实生活场景的创设,也能够将生活经验与社会交往结合起来,让幼儿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在玩中学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选择场景主题,优先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超市”“餐厅”);场景创设时,利用生活材料制作道具,“超市场景”中,用废旧纸盒制作货架,用彩纸绘制商品标签(如“玩具 5 元”“水果3 元”),用塑料瓶制作“饮料”,用旧银行卡制作“会员卡”;活动前讲解角色职责,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活动中教师以“观察者”身份参与,适时引导(如提醒顾客“买东西要付钱”、提醒服务员“要问顾客需要什么”);活动结束后组织“场景复盘”,让幼儿分享“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遇到了什么问题”(如“顾客没带钱怎么办”),共同讨论解决方法(如“可以下次再来买”),深化生活经验。
结束语:
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生活材料作为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在未来的幼儿园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要更加重视生活材料的运用,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活材料的运用方式和方法,让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琼雯 . 让童装艺术点亮童年——借助生活化材料开展幼儿园手工活动[J]. 新教育 ,2025,(14):99-101.
[2] 刘金萍 . 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教师博览 ,2025,(15):67-69.
[3] 苏维燕 . 巧用生活材料,让幼儿园体育游戏“活”起来 [J]. 黑龙江画报 ,2025,(1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