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赋能小学信息科技教学
周筱莜
番禺区市桥汀根小学
引言: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倡导利用数字工具支持学习创新。新课标强调真实性学习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倡导将信息科技作为认知、沟通与创造工具,并融入解决问题与文化传承场景中。
一、大语言模型(LLM)下的信息科技教学
大语言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简称 LLM) 作为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课程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促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在教育领域,大语言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但主要以辅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文本理解、创意写作为主。
在这一背景下,大语言模型(LLM)如 ChatGPT、文心一言、DeepSeek等,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海量知识库与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与创意能力,为信息科技教学注入了新血液。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检索工具,同时也是学生的研究助手、创意伙伴以及思维拓展者。将其引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使其成为强大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创新催化剂。
本项目“广府粤剧文化主题冰箱贴设计”正是基于此背景的一次实践探索。选择“广府粤剧文化”作为主题,源于其作为岭南文化瑰宝的深厚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视觉艺术元素,以及面临传承挑战的现实意义,极具教育价值。
二、广府粤剧文化——底蕴深厚的实践载体
广府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为本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粤剧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它承载着广府地区的风土人情、伦理观念与审美情趣。而作为视觉艺术宝库粤剧有着刺绣精美,色彩艳丽,款式多样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夸张的脸谱;华丽繁复的头饰;以及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与剧目如《帝女花》、《穆桂英挂帅》等。这些具有高辨识度、高艺术性、高文化承载度的视觉元素,为“冰箱贴”这种小型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绝佳的灵感源泉和具体的设计对象。也为粤剧的传承、年轻化带来更广阔的平台。
三、大语言模型(LLM)在项目中的赋能应用
(一)、大语言模型(LLM)在项目中的应用
本项目将大语言模型(LLM)深度融入教学流程中,并切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对于大语言模型(LLM)的需求,体现其作为认知工具和创意伙伴的价值。
本项目将通过“文化探究→ AI 创意生成→虚拟展示”的教学流程进行大语言模型(LLM)深度融入小学高年级信息科技教学中的一次实践。粤剧作为广州传统文化,学生在此之前对粤剧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项目开始初期,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粤剧文化、确定冰箱贴制作方向,通过大语言模型(LLM)平台让学生收集粤剧文化知识,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语言模型(LLM)的使用。
活动一:文化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大语言模型(LLM)搜索粤剧文化。提出问题,如:“粤剧中不同面谱代表什么类型的角色?”“在粤剧中不同的角色服饰妆容搭配有什么不一样?”“最具有代表性的道具又是什么?”
学生在了解了粤剧文化后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去描述想要制作的冰箱贴,在选定主题后选出对应的关键词。如:学生 A 选择了《帝女花》作为自己冰箱贴制作的主题剧目。学生 B 选择粤剧曲目常用道具马鞭、折扇、宫灯等作为关键词。学生 C 选择点翠头冠、广绣戏服作为关键词。通过选择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设计思路,为后续创意生成做铺垫。
活动二:AI 创意生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造好物(教育版)大语言模型(LLM)平台生成创意冰箱贴,并通过不断添加关键词,改变生成内容,如:从“生成一个带有马鞭的粤剧冰箱贴”到“生成一个有马鞭、折扇、宫灯等粤剧道具,由粤剧名曲《帝女花》作为主题的冰箱贴”。通过向平台不断描述创意详情,让其生成更符合自己心意的冰箱贴。
活动三:虚拟展示
在冰箱贴最终成果设计生成后,可依靠平台内的 3D 可视化展示模块进行数字化虚拟展示活动。该虚拟展示功能通过构建三维立体模型,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冰箱贴成品的外观形态、色彩搭配、材质纹理等细节特征,使学生群体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直观、具象的方式观察和感知冰箱贴的最终设计效果,从而为后续的评估与优化环节提供可视化的参考依据。
活动四:深度融入伦理与安全教育
为了使本项目成功实践,对学生要做好深度融入伦理与安全教育。在技术工具的选取上也有一定要求所选取的大语言模型(LLM)平台选择界面友好、内容安全可控的教育版或经教师严格筛选的平台(如造好物教育版、文心一格、DeepSeek)。教师对学生强调账号安全与隐私保护,严禁输入个人信息。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向学生强调“AI 不是完全正确的”、“AI 可能编造信息”、“AI 生成需要验证”、“AI 没有情感和真正理解”等具有批判性的言语。
(二)、未来的展望
目前以大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尚且处在爆发初期,在小学信息科技乃至全科的教育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可以为不同学习风格和进度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支持。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提供强大引擎,更高效地支撑复杂、开放性的项目探究。在写作、艺术、工程设计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灵感激发和方案优化支持。
“广府粤剧文化主题冰箱贴设计”项目,是在新课标引领下,将大语言模型(LLM)深度融入小学六年级信息科技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本项目以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魂,以贴近生活的创意设计为形,以大语言模型(LLM)作为强大的认知与创新赋能工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显著提升了其文化认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深化了学生在信息时代对信息社会责任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与 AI有效、安全、负责任地协作。
四、结语
实践证明,大语言模型(LLM)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应用潜力巨大,在文化认知启蒙、创意灵感激发、技术问题解决三阶段发挥显著辅助作用;能有效提升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效率;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与文化传承者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陈国卫 , 文昊林 , 范菊琴 . 大语言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与未来发展 [J]. 科学咨询 ,2024,(06):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