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方言“A 了A”构式探析
曹雨
昆明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构式语法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逐渐兴起的一种脱胎于认知语法的语法理论。历经 40 多年的发展,构式语法研究在构式本体、经典构式、多模态构式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迅猛,现已成为现代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主要基于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以昆明方言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形式“A了A”构式为例对其构式形式、构式义和构式特征进行具体研究,展现其在昆明方言中的独特语用价值。
一、昆明方言“A 了A”的构式形式
昆明方言“A 了 A”构式是在两个重叠的形容词中间加“了”构成的,在句子中能充当谓语,补语,定语和状语,可位于句中或句末。
例如:
(1)他家穷了穷。
(2)这棵树长呢(得)好了好。
(3)他登上了这座高了高呢(的)山。
(4)他坏了坏呢(地)看了我一眼。
例(1)“穷了穷”在句末作谓语,表示“非常穷”的意思,这里用来突显家中的贫穷。例(2)“好了好”在句末作补语,表示“非常好”的意思,说明树的长势非常好。例(3)“高了高”在句中作定语,表示“很高”的意思,用来形容非常高的山。例(4)“坏了坏”在句中作状语,表示“太坏了”的意思,说明“他”用很不好的眼神看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由上述四个例句,可以看出“A 了 A”构式是一个固定的结构,它不能省略为“A 了”,如“这棵树长呢(得)好了”,省略以后虽然句子在形式上是成立的,但在表意上却发生了变化。“这棵树长呢(得)好了”表示“这棵树长得好”,而“这棵树长呢(得)好了好”则表示“这棵树长得非常好”,对比发现“好了好”比“好了”程度上要更深。同样,“A 了 A”也不能扩充为“A 了A 一点”,“A 了 A 太多”等句式,如“他家穷了穷一点”或“他登上了这座高了高太多呢山”,扩充之后句子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是不成立的。因此“ AA 了 A”整个构式的结构已经是最凝练的形式,不能再进行任何拆分或扩充。
“A了A”构式的核心构成成分是形容词和“了”,其中形容词是可变量,“了”是不可变量。在“A 了 A”构式中,能够进入此构式的形容词既可以是性质形容词,如“大、小、粗、细、肥、瘦……”,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如“干、湿、笔直、弯曲、安全、危险……”。并且能进入这个构式的形容词基本都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形容词,像“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这类三音节或四音节的形容词均不能进入到这个构式中。另外,“A 了 A”构式中的“了”是一个语气词,表示的是一种惊叹的语气。在口语表达中,说话人在说“了”时要把“了”的发音时间延长,音强加强。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动态助词的“了”也可以位于形容词后,如“花红了”,“饭冷了”,“他家穷了”。这也是为什么“A 了 A”结构不能省略为“A 了”的深层原因,一旦省略了后面重叠的形容词,那么“了”的词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从原本的语气词可能变为助词。
二、昆明方言“A 了A”的构式义
当前 Goldberg 将构式语法的定义最终确定为“任何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通过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已确认存在的构式预知,就被确认为一个构式。”1 通过该定义,我们可知一个构式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并且其所表示的意义不能从它的字面形式直接推导出来。昆明方言“ AA 了 A”构式表示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很……”,“太……了”,“非常……”,这些意义不是字面形式的意义,即不能从简单的线性构成成分直接推导出来。按照构式语法理论,其构式义可概括为:主观评述性无限程度量。
首先,“ AA 了 A”构式具有主观性。说话人在使用“ A 了 ∇A ”构式时,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程度的轻重是自己的主观判断。例如:
(4)A :这件衣服丑了丑,你咋个(怎么)会买啊?
B :我觉得好看呢(的)嘛,我同事都说好看呢(的)。
例(4)中 A 觉得 B 的衣服不好看,太丑了,而 B 自己认为是好看的,而且同事们也认为是好看的。可见,A 对 B 衣服的评价是自己主观判断的结果,并不具有客观性。
(5)A :张三讨厌了讨厌,一天就防着别人,好像别人都是贼一样。
B :你也不要像这种说,她也是被偷怕的啦,没办法啊。
例(5)A 认为张三非常讨厌,而 B 确不这么认为,B 觉得张三这样做是事出有因,可以理解。所以A 对张三的评价是个人的主观评判。
其次,“A 了 A”构式具有评价性。“A 了 A”构式表达的是说话人对事物轻重程度的判断,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行为。如“这道题难了难,我不会做。”这句话就是说话人对正在做的题的一种评价。
最后,“A 了A”构式表达事物的程度量是无限的。例如:
(6)这栋楼高了高。
(7)她买了一把好看了好看呢(的)花。
(8)我看你一天是无聊了无聊。
以上三个例子中,无论是“高了高”,“好看了好看”还是“无聊了无聊”,我们都没办法准确地确定它们的程度,只知道比“高”还要高,比“好看”还要好看,比“无聊”还要“无聊”,但是高多少,好看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无聊,如果不结合具体的语境听话人是很难理解的。而且在实际口语表达中,“了”的发音时长还可以表示事物程度的轻重,发音时间越短,表示程度越轻;发音时间越长,表示程度越重。所以昆明方言“A 了A”构式所表达的程度是无限的,不可测量的,需要听话人根据具体的会话情境来进行判断。
三、昆明方言“A 了A”构式的特征
特定的构式有特定的用法,研究一个构式需要具体考察该构式存在的条件,以此获得更多的句法信息。昆明方言“ AA 了 A”构式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它也有自身的使用规律。
(一)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构式“ AA 了A”的语义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很A”、“太A”、“非常A”,而“很、太、非常”等都属于程度副词,所以“ A 了 A”构式表达的意思原本就含有表示程度的成分。因此“A 了A”构式不能再加任何程度副词来进行修饰,例如:
(9)这间屋子破了破。
(10)我今天身体不舒服,难过了难过。
例(9)中表达的意思是“这间屋子很破”,它本身的意思已经含有了程度副词“很”,如果再加上一个程度副词就会显得非常奇怪,语句也不通顺。同理,例(10)不能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非常难过了难过。”
(二)不能加否定词“不”
在“A 了A”构式前不能加否定词“不”。“A 了A”构式主要由形容词构成,而大部分形容词前可加否定词“不”,如“不好”,“不高”,“不痛”,“不快乐”等,但“A 了A”结构不可以。例如:
(11)a. 这块手表贵了贵,你别弄坏了。
b. 这块手表不贵了贵,你可以随便用。
c. 这块手表一点都不贵,你可以随便用。
(12)a. 她这个人脏了脏,从来不爱干净。
b. 她这个人不脏了脏,太爱干净啦。
c. 她这个人一点都不脏,太爱干净啦。
例(11)和例(12)的 a 句是“A 了 A”构式的正常结构,b 句是加了否定词“不”的用法,对比两个句子,可以发现 b 句存在明显问题。比如例(11)的b 句,要表达手表不贵,可以直接用否定词“不” + “贵”。如果用“不” + “贵了贵”,就是先肯定了手表贵,又用否定词来否定,显然不符合逻辑。反而是两个例子中的c 句更符合昆明人平时的表达习惯。
四、结语
“ AA 了 A”构式是昆明方言口语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主要用来表现事物程度的加深,具有表达夸张和感叹的功能。在日常交流中,该构式能生动形象地传达说话人在当时语境下的情感,感情色彩浓厚,主观评述性强,体现了其独特的语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dele E. Goldberg. 运作中的构式 : 语言概括的本质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 吴为善 . 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 [M].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2023.
[3] 施 春 宏 . 句 式 分 析 中 的 构 式 观 及 相 关 理 论 问 题 [J]. 汉 语 学报 ,2013,2:23-32.
[4] 胡 清 国 , 蔡 素 萍 . 汉 语 评 价 构 式“A 了 一 点 ”[J]. 汉 语 学习 ,2015,8(4):42-49.
[5] 蔡珊婷 , 网络新词“XX 脑袋”的构式探析 [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3(06):75-81.
[6] 徐 燕 , 认 知 语 言 学 中 的 构 式 观 与 认 知 观 [J]. 开 封 大 学 学报 ,2024,38(04):41-44.
作者简介:
曹雨,1993 年 12 月 14 日,女,汉族,云南昆明,硕士研究生,助教,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