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个性化指导,秀出精彩

作者

周艳丽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吉祥路小学 236600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生态。这一政策调整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尤其是如何在确保学生学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的同时,保持并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教学策略,正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乐趣中提升写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批判性思维。

一、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以适应个性化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需实现 " 双维适配 " :既要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 的目标要求,又要适配学生个性特征与最近发展区。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以生活化主题单元编排(如 " 识字 "、" 课文 "、" 语文园地 "),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天然载体。建议构建 " 三维梯度 " 课程体系:基础层夯实教材核心要素,发展层延伸个性化学习路径,创新层搭建实践展示平台。课程设计能灵活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通过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有效的策略包括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思考,以及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在课程实施中,可采用" 三阶推进" 策略:首先依托教材文本创设认知支架,如《四季》教学中,通过 " 草芽尖尖 " 等叠词赏析建立语言范式;继而设计 "生活迁移 " 任务,鼓励学生观察校园植被变化,绘制 " 我的四季地图 " ;最后搭建 " 个性表达 " 平台,允许学生选择童谣创编、树叶贴画配文等多元形式呈现。以 " 推荐好地方 " 主题教学为例,可结合教材《小书包》开发 " 文具城堡探秘 " 写作游戏,引导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建立空间叙事逻辑。针对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设计差异化任务清单:语言智能突出者进行场景诗化描写,空间智能优势者绘制导览地图,人际智能显著者模拟导游解说。

二、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 " 伙伴 " 为主题编排课文,《怎么都快乐》《小公鸡和小鸭子》等文本均体现了儿童本位思想。基于教材编写理念,教师需构建 " 启发 - 探究 - 评价 " 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具身化的学习活动,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固化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进阶发展 [2]。

1. 构建启发性学习支架,促进思维可视化发展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教材单元要素搭建认知阶梯。以一年级下册" 识字加油站" 中动物主题为例,在" 小小动物园" 写作任务前,可整合《动物儿歌》的句式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 蜻蜓半空展翅飞 " 的构句特点。通过设置 " 动物行为观察卡 ",要求学生记录教材配套绘本《蚂蚁和西瓜》中动物的动作特征,建立从观察到表达的思维链条。在探究式学习环节,可借鉴《小猴子下山》的叙事逻辑,设计 " 路线图绘制 " 活动,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规划动物园游览路径,将语文要素中的" 有序表达" 转化为具象思维工具。

2. 创设真实性学习情境,实现学科融合性实践

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教师需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在 " 设计动物园" 项目中,可结合科学教材《观察动物》单元,组织学生制作动物习性档案;融合美术课程《有趣的拓印》技法,鼓励学生用树叶拓印制作园区标识;引入数学方位概念设计导览图。这种跨学科实践不仅呼应了教材 " 语文园地 " 中 "字词句运用 " 的整合要求,更使写作成为综合能力输出的载体。如学生设计 "熊猫竹林区" 时,会自然运用《要下雨了》中的环境描写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3.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培育元认知能力

在同伴评价环节,教师可依据教材 " 口语交际 " 要求制定分级评价量表。基础层级关注《语文园地》中的句式运用,如能否正确使用 " 有 ... 有 ... 还有..." 的并列结构;发展层级考查《荷叶圆圆》式的拟人化表达。通过" 红绿灯评价法 "(红色标注亮点,绿色提示改进),使反馈更具操作性。自我反思阶段可借鉴《文具的家》课后练习形式,设计 " 写作成长树 " 记录本,学生用贴画标注进步之处,用简笔画表示待改进点。这种符合低龄儿童认知特点的反思方式,能将抽象的元认知能力培养转化为具象行为。

三、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家长参与度的提高

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不仅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还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支持和理解的成长环境。通过家校紧密合作,可以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记一次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并引导家长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情感变化。之后,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根据这次体验来写作文,帮助孩子回忆细节、梳理思路,并分享家长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作文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个性化的见解。

2. 家庭作业与学习任务的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的家庭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与能力水平,使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对其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挑战与支持。

例如,在布置“记一次游戏”的作文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提供多样化的游戏选择和不同难度的写作指导。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记述一次户外球类游戏的经历;而对于喜欢思考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策略游戏或棋类游戏进行观察和描述。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个性化教学策略,旨在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能激发其创作热情和提升作文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玲玲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3,(11):39-41.

[2] 白玉虎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上旬 ),2023,(1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