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提升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贺龙 贺升 陈梓烨

株洲长鸿实验学校 412000

引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的关键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依然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既影响了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成果,又限制了他们日后持续发展,如何有效改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是当下数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的现状与意义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内涵及特性

数学学习自主性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涵盖学习动机的内在驱动力、学习目标的自主设定、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以及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存在发展性特征,随着认知水平提升与学习经验积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增强。同时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各个层面表现出不同水平与特点,数学学科具备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数学学习自主性表现出较强的策略性,学生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1]。

(二)数学学习自主性的教育价值提升

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第一,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内在学习动机,促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让学习更主动、积极。第二,有助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能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第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成就感,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提升数学学习自主性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三)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现状及问题

当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自主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学习动机外在化,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并未对数学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渴望。二是学习方法简单化,一味跟随教师学习,机械做题,未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是自我管理能力差,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 [3]。

二、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建立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从本质上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设计具有难度、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营造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在“有理数”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入手,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零上与零下温度,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些温度,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出用“ + ”和“-”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接着教师再提供海拔高度、盈亏情况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归纳总结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并非被动接受有理数概念,而是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归纳,主动建构有理数知识体系,真正体会到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是提高数学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学习中随时监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在学习后做好总结和反思。教会学生使用学习日志、错题本等记录学习过程,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误区和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能否评价自己用什么策略解题,能不能主动寻找改进的方法。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数学解题往往有多种思路和方法,通过反思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思维方式。

例如,当学到相反数时,教师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数轴上有哪两个点,距 3 这个点的距离是相同的。学生自己在探索过程中要一直监控自己的思维,自己是不是读懂了题目要求,所用方法对不对,所得答案合适不合理,当发现+3 和 -3 这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一样大的时候,老师启发他们去思考:这表明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规律,有哪些数有相似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自我控制和反思练习,既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反数的含义,又教会了他们怎样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养成了反思的好习惯。学生还可以将这次探索的心得记录在学习日志中,并主动尝试用类似的方法去理解 " 倒数 " 等相关概念,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内化。

(三)构建支持性学习环境与评估体系

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要创造宽松,民主,鼓励探索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出错。教师要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重学习成果,还要重视学习进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合作态度,评价方法要多种多样,包含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要发挥评价的鼓励和引领作用,尽快承认学生的进步,引领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绝对值”教学中,教师创设“数轴上的距离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寻绝对值的意义。当学生提出不同理解与解法时,教师均给予肯定与鼓励,即便答案错误,也先认可他们的思考价值,在评价方面,教师设计过程性评价表,记录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清晰表达自身想法、是否能帮助同伴理解问题。学生也开展自评与互评,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从而大幅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结语

增强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课堂模式,促使学生具备自我监督与思索能力,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以及评价体系等策略得到执行的时候,就能激活学生的自身学习力量,提升他们的独立学习水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来使用不同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学萍 , 朱亚丽 .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2019,(18):29-32.

[2] 姚永海 . 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J].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6,(09):31-31.

[3] 董林伟 . 数学实验 :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49(09):1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