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

作者

谭旭光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中心小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相应学段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积累、技能锤炼、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塑造,逐渐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体系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对学生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教育理念持续更新、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探究契合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教育价值。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策略

1. 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紧急救援”情境。假设学校图书馆突发“火灾”,学生需化身消防员迅速跑去救援。在此情境下,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全身心投入短跑练习。在全力奔跑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起跑、加速、冲刺等关键技能,还能体会到面对紧急情况时快速行动的重要性,培养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

2. 故事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编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并巧妙融入体育动作,能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与想象空间的学习氛围。如在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可编一个森林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的故事。小兔子的跳跃动作对应伸展运动,小猴子的攀爬动作与扭转动作契合,大象的步伐如同踏步动作。学生在聆听故事时,不自觉代入小动物角色,饶有兴致地学习广播体操动作。

(二)分层教学策略

1. 根据体能分层。教师借助专业体能测试工具与方法,全面、准确评估学生体能状况,依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对于体能较好的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挖掘潜力,提升体能。如在长跑教学中,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增加跑步距离、提高速度,挑战体能极限;对于体能一般的学生,制定适中的教学目标,既符合当前能力水平又有提升空间,如保持稳定速度,顺利完成相应距离,注重体能稳步提升;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缩短跑步距离、放缓速度,并给予更多指导与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例如,在 500 米长跑练习中,体能好的学生目标设定为 2 分钟内高质量完成,体能一般的学生为2 分30 秒内顺利完成,体能较弱的学生为3 分钟内完成。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能力区间内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

2. 根据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分层。以跳绳教学为例,对于熟练掌握双脚跳绳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挑战更高难度技巧,如单脚跳绳、双摇跳绳、交叉跳绳等,提升跳绳技能水平;对于刚学会双脚跳绳的学生,着重巩固和提高速度与稳定性,通过多样化练习使动作更规范、娴熟,为学习复杂技巧奠定基础;对于尚未学会跳绳的学生,从握绳方法、熟悉跳绳节奏等基础内容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耐心指导,逐步引导入门。通过基于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的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技能水平上稳步提升,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成长与进步的喜悦,实现体育技能的逐步发展。

(三)游戏教学策略

1. 体育游戏融入技能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巧妙融入游戏元素,能营造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体育技能。比如在足球教学中,为让学生掌握传球技巧,教师可设计“传球接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站成一列,第一个学生通过地面传球依次传递给后面同学,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且传球准确率最高。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在欢快氛围中反复练习传球动作,传球的力度、方向、准确性等技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感受到足球学习的趣味性,极大激发了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与学习积极性。

2. 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热情,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例如举办“趣味运动会”,设置多个趣味与挑战并存的游戏项目,如“两人三足”考验学生默契配合,要求两名学生将相邻的脚绑在一起共同完成赛跑;“运球投篮接力”综合考察运球与投篮技能,学生需运球绕过障碍物后投篮,然后下一名同学接力;“拔河比赛”重点培养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两队学生通过团队力量争取胜利。每个班级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不同项目竞赛。通过这些游戏竞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得到全面锻炼,运动技能有效提升,同时培养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与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四)信息化教学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面对技术难度高、动作结构复杂的教学内容,传统示范方式往往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观察需求。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专业动作示范视频,能突破空间与视角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清晰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武术教学中,通过播放专业武术运动员的示范视频,运用慢放、特写等技术手段,将手臂伸展角度、腿部发力位置与方式、身体重心转移等动作细节清晰呈现。同时,借助 3D 动画拆解功能,还能将完整动作进行分步骤解构,让学生理解每个动作环节的力学原理。此外,多媒体视频可提供不同角度的动作展示,学生既可以从正面观察肢体配合,也能从侧面了解身体运动轨迹,多角度的视觉冲击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可设置“视频暂停模仿”环节,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即时模仿动作,教师则实时纠正错误,形成“观看- 模仿- 反馈”的高效学习闭环。

总之,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持续探索教育教学,创新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通过有机整合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游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等多种策略,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与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反思教学实践,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时代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新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15.

[2] 季浏。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41(9):112-118.

[3] 王登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评价体系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