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构建
谈珠专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桃溪中学 437500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并进一步追溯原因,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入手实现优化,这是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也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进一步挖掘学生阅读学习潜力的重要参考。教师应当基于不同的学习主题,积极推进过程性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体现出过程性评价在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的作用。
一、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核心导向,强调以动态的视角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渐进式成长,避免静态的终结性判断。这一原则要求评价设计要突破唯分数论的局限,将评价目标从优劣选拔的误区中解脱出来。转向促进发展的方向[1]。通过持续性的观察和阶段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提升自我认知。具体来讲,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时,应当分层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维度和评价方法。另外评价内容要有所增值,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广泛性、阅读速度等。最后,应当保证评价反馈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和改进建议的反馈模式,避免固定的评价打击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应当注重多主体协同参与评价,形成更加立体化、更有互补性的评价结果。学生既要充当自我评价的主体,又要适当吸取来源于教师、家长的补充评价信息,但所有的评价内容都应当以学生的基础学情、阅读需求为前提,避免过于武断的总结性评价,或过于固定的针对性评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依从性,保证评价的过程。为学生持续地阅读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评价构建策略
(一)构建评价共同体
传统的阅读评价以教师的单向评判为主,容易陷入片面化和权威化的困境。新课标更倡导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家长补充、技术支撑为一体的协同评价机制。要求通过角色分工实现评价功能的有效互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充当相对专业的评价者,应当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则作为自我评价主体,可通过反思日志对比分析的方式记录阅读历程,作出细节评价。家长则可充当生活观察者的角色,反馈学生的阅读状态,从持续性、生动性等方面入手给予评价建议。最后,技术支持是指,利用技术工具采集数据辅助评价工作的组织开展,只有构建评价共同体,才能够保证过程评价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文《背影》在教学中,教师就可首先从文本解读的深入度、情感共鸣强度、语言规范度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并且根据学生的课堂交流状态以及参与互动的状态进行有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时,则可通过填写阅读反思单、记录单的方式反馈个人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家长维度的评价则可通过教师设计家庭阅读记录打卡表,或者利用在线平台布置阅读打卡任务记录学生的深入阅读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关于父母之爱的延伸阅读文本,由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延伸阅读,并提出参考评价意见。
(二)实现评价可视化
传统的纸质评价有数据割裂的现象,问题反馈也相对比较滞后,智慧课堂技术可利用多模态的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阅读行为的动态追踪和可视化呈现,例如,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持,在线评价系统可自动统计学生阅读电子文本的停顿次数、回视频率等,推断其理解中的难点和问题,进一步识别学生在完成阅读作业时的思维漏洞和实际问题。另外,教师还可参照在线智能批改系统生成的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以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佩戴人工智能设备置身于腰鼓表演现场,由系统记录学生观察的投入度以及情感变化的波动水平,进一步评估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随后,教师还可在线布置“安塞腰鼓文化研究叙述”练笔作业,利用智能批改系统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进行评估。将固定的课程教学过程转化为实时评估观察,并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的过程。
(三)推动评价跨界化
推动跨界评价是指,基于学生阅读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历史、地理、艺术等多元视角融入阅读教学的评价中,选择具有综合性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课文《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从历史学科、艺术学科、信息技术等不同的维度支持过程性评价。例如,教师可布置要求殅绘制北宋漕运路线图这一任务,评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并且从侧面观察学生对这篇文章历史意义和思想深刻性的理解。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课本剧创作活动,从学生的艺术美学素养维度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原文情节的还原度”“艺术表现的创新性”“文化符号的隐喻性”等。关于信息技术的融合,则强调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度、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参与度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进行评价,从细节入手提出针对性建议,优化学生后续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模式需要以技术做支持以教师做支撑以家长和学生做辅助全方位构建,力求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出更有针对性更有直观性的评价,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追求的重点目标。只有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效果优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魏萍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初探 [J]. 中学语文 , 2024,(35): 87-89.
[2] 郑华宇 .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阅读训练中的应用 [J]. 中学语文 ,2024, (26):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