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湿地区大豆仓储防霉关键技术

作者

刘师兵

中央储备粮敦化直属库有限公司 吉林敦化 133700

大豆作为全球大量种植的重要粮油作物,其在食品加工、饲料生产以及油脂工业等多个范围起着不可忽视作用。东北地区凭借广袤土地、肥沃土壤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跻身大豆核心产区行列,担当起保障国内大豆持续供应的重要使命。

1. 高湿环境对大豆仓储的危害

1.1 霉菌滋生与繁殖

大豆富含大量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是霉菌良好的营养支撑。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大豆水分含量极易上升,从而形成便于霉菌生长的理想条件。当大豆水分含量超过13% 时,仓储环境中的曲霉属、青霉属等霉菌快速繁殖。这些霉菌于大豆表面生成肉眼可辨的霉斑,而后逐步渗透至大豆内部,引发大豆营养成分的分解。

1.2 品质下降

伴随霉菌的滋生,大豆色泽、气味及口感将呈现显著的转变。比方说,霉变大豆色泽灰暗,发出一股刺鼻、呛人的气味,食用价值急剧降低。就营养而言,霉菌对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及淀粉进行分解,造成大豆营养丧失。相关研究表明,严重霉变使得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范围为 10%-15% ,脂肪含量降低 5%-10% 。

1.3 毒素产生

黄曲霉等部分霉菌,在生长进程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等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给人体肝脏等器官造成极大程度的损害。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沾染的大豆及相关制品,将大幅提升罹患肝癌等病症的几率。对东北地区市场抽检发现,部分严重霉变的大豆样本黄曲霉毒素 B1 含量比国家规定限量高出数倍,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 大豆仓储防霉关键技术

2.1 仓储环境控制技术

仓库建筑与维护:新建仓库应把地址选在地势高、排水畅的区域,避免积水引发的负面后果。仓库结构设计要将密封性与防潮性作为重点,墙体采用防潮砖或开展防潮涂层处理,从而阻挡外界湿气侵入仓库。屋顶建议采用隔热效果好、防水能力强的材料,按时进行检查及维护,防止渗漏。

通风与温湿度调节系统:引入智能化的通风系统,配备温湿度探测传感器,实时开展仓内温湿度监测,并按照外界气象态势自动管控通风设备运行。如果仓内湿度为 65% 以上、温度高于 25°C ,而外界空气条件良好,要及时启用通风系统,去除湿气与热气;如果外界湿度偏高,就把通风口关上,采用转轮型除湿机等除湿设备,实现仓内湿度的下降。

隔热与控温措施:仓库合理设置隔热层,在屋顶及墙壁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材料等隔热物,降低外界温度对仓库内部的干扰。夏季可借助空调装置辅助降低温度,把仓内温度稳定在 20C 以内,阻止霉菌生长。

表1 大豆仓储防霉之仓储环境控制技术要点

2.2 大豆入库预处理技术

筛选与清理:大豆入库前,借助振动筛、风选器等装置,剔除混杂其中的杂质、破碎粒、虫蚀粒以及未成熟粒。破碎粒破损的表面易吸附水分,易受微生物污染;虫蚀粒会成为害虫繁衍以及霉菌滋生的温床;杂质过量会影响仓内的通风散热。在筛选的作用下,保证入库大豆纯净度和完整性,减轻大豆出现霉变的风险。

干燥处理:凭借大豆含水量、仓储条件选定干燥措施和参数。若大豆含水量适中,天气又晴朗,可采用自然晾晒,把大豆整齐地散布在清洁晒场,使厚度限定为 3-5cm ,加速水分挥散。机械烘干采用热风烘干机、低温循环烘干机等器械进行热风烘干,温度把控在 40-55℃,一般需要历经 2 到 4 小时;采用低温循环烘干,温度控制在 30 到 40C ,完成 3 到 5 次,可以保证大豆水分含量减少至 12% 以内。

表面处理与防护:针对已干燥的大豆进行表面处理,提升抗霉能力。可利用植物提取物,像是运用茶多酚、丁香酚溶液对大豆进行喷雾处理,此类植物提取物具备抗菌及抗氧化作用,在大豆表层形成防御膜,阻碍霉菌孢子的附着与生长。

2.3 仓库熏蒸与防护技术

定期熏蒸防治:借助磷化铝、硫酰氟作为熏蒸药剂,实现对害虫和霉菌的杀灭。分解磷化铝过程中产生的磷化氢气体,能让昆虫、螨类、鼠类及真菌致死;硫酰氟具有熏蒸渗透效果好、挥发快、残留量低的特点。熏蒸时,严格按照操作准则落实,搭建警告性标志,科学控制药剂用量与施药时间。熏蒸后,进行7 至10 天的通风散气,检测残留量要达到安全标准。

物理与生物防护措施:在仓库内部,采用物理性隔离方式限制霉菌的传播。在地面铺设以聚乙烯塑料薄膜、橡胶板构成的防潮隔离层,在墙面与天花板处施喷防霉涂层。同时,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在仓库内投放拮抗菌制剂,通过对营养与生存空间的竞争遏制霉菌滋生。

2.4 仓储过程监测与预警技术

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在仓库内安装多点分布式的温湿度、气体、压力传感器等相关设备,打造实时监控格局,全方位感知仓储环境与大豆情况。温湿度传感器每隔 1 到 2 小时进行一次数据采集,气体传感器实时追踪二氧化碳、氧气浓度的动态变化,从而判断霉菌活动。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发掘分析,凭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霉变预测的相关模型。综合历史数据、气象数据、大豆品种信息以及仓储操作记录对模型做训练与优化,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准度。

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结合霉变预测模型设定预警临界值,比方说,当大豆局部温度超过 25°C 、湿度超过 70% 、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0.5% 时,系统及时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应组建应急处理小组,谋划应急管控预案,就不同等级预警而言,采取通风换气、局部除湿、专门处理霉变大豆等措施,防止霉变范围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在湿度偏大的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大豆仓储防霉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又复杂的工程,包含仓储环境搭建、大豆预处理、防霉措施实施以及实时监控预警等多个关键环节。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关键技术,结合当下仓储条件与气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切实减少霉菌滋生,保障大豆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艳波, 杨晓萍. 东北地区粮食仓储环境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47(11):103-106.

[2] 徐阳 , 王新宇 . 大豆干燥过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分析与展望 [J]. 农业工程 ,2022,12(11):74-77.

[3] 张立峰 , 郝文佳 . 粮食仓储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 粮油食品科技 ,2023,31(3):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