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支持幼儿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作者

黄晓君

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教育里,支持幼儿进行探究活动,对推动他们深度学习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以小班幼儿“泡泡”这一生成性探究活动为例,深入分析了幼儿探究活动的价值,详细说明了一系列助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提供丰富材料帮助探究实践、引导深度思考让探究深入,以及鼓励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维度,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探究活动;深度学习;生成性活动;实践策略

引言

探究活动可以为幼儿搭建起主动探索未知、攻克难题的实践舞台,是深度学习的关键依托,通过该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幼儿深度思考,主动搭建知识体系,引领其认知由浅入深,达成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反过来提升探究活动的成效,使幼儿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操作和观察,而是深入洞悉事物本质,把所学知识灵活迁移至新场景。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幼儿全方位成长,筑牢其终身学习的根基。

一、幼儿探究活动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从出生便满怀好奇心,而探究活动恰恰能迎合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需求,即在探究活动开展的进程里,幼儿一旦发现并解决了问题,就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泡泡”探究活动为实例,幼儿对泡泡的产生、消逝以及形态的改变兴趣高涨,主动抛出“泡泡为何会破”“怎样才能吹出大泡泡”等疑问,还积极尝试去探寻答案,这种由兴趣驱使的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筑牢根基。

(二)促进认知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众多学习契机,助力他们在实践中持续积累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即当幼儿参与探究时,会依次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归纳等阶段,这些环节能切实锻炼他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如针对 “泡泡” 活动来说,幼儿通过观察泡泡的颜色与形状,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尝试不同的吹泡泡工具和方式,探究影响泡泡大小、数量的因素;在不断解决 “为什么这个工具吹不出泡泡” 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得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三)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在探究活动里,幼儿不会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且,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与同伴携手合作、交流想法,一起完成任务,如针对 “泡泡” 探究活动来讲,幼儿们会共同探讨吹泡泡的新途径,分享自己的发现,相互帮忙,共同去解决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清晰表达自己观点;与此同时,社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也在彼此的交流互动里被激发出来。

二、支持幼儿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充满趣味与启发性的独特情境,巧妙引导幼儿参与精彩的探究活动,这样能充分激发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主动投身探究,开启知识探索之旅。

例如,开展“泡泡”探究活动时,教师预先准备许多色彩艳丽的气球,错落有序地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并用五彩的彩带交叉装饰;同时,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活动区域显眼处,整齐摆放着泡泡水,旁边放着塑料吸管、小扇子等简易又有趣的吹泡泡工具。当幼儿初次进入这个精心布置的空间,教师马上拿起吸管蘸取泡泡水,轻轻一吹,瞬间,一串串五彩的泡泡从吸管冒出。在阳光照耀下,泡泡表面闪烁迷人光芒,随风轻轻飘动,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与颜色,温和地问道:“小朋友们,看这些泡泡多漂亮!你们知道泡泡是怎么形成的吗?想不想自己吹出比老师更多更大的泡泡呢?” 如此精心的情境创设,犹如一把神奇钥匙,一下子激发了幼儿对泡泡的浓厚探究兴趣,为后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丰富材料,助力幼儿探究实践

丰富多样的材料对幼儿开展探究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师得按照探究活动的主题,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心筹备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这样,幼儿在摆弄材料时,能够充分施展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入探寻事物背后的秘密,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实现成长。

例如,在“泡泡”探究活动中,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探索需要,精心准备了各种材质的吹泡泡工具,有手工弯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几何形状的金属丝框架;也有塑料制品,像小巧的漏斗、细密的梳子;甚至把废旧饮料瓶剪成独特造型的吹泡器;此外,教师还准备了多种浓度的泡泡水,添加了鲜艳色素,让泡泡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配备了小木棍、橡皮筋等辅助材料。 幼儿们一拿到这些材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立刻开始尝试,如有的幼儿在操作时惊讶地发现,不管用圆形还是三角形框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这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更换工具反复试验,还兴奋地向同伴分享新发现;有的幼儿则专注于在泡泡水中加入不同颜色色素,仔细观察泡泡颜色的变化。在不断操作和探索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们逐渐理解了泡泡的形成机制,以及吹泡泡工具、泡泡水特性与泡泡形成之间的关联,探究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这次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收获颇丰。

(三)引导深度思考,推动幼儿探究深化

在幼儿全身心投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肩负着关键引导职责,即教学需要精准捕捉适宜时机,巧妙引导幼儿迈向深度思考的层面,如当幼儿在探究中有所收获时,教师要助力他们有条不紊地梳理这些发现,将零散的认知系统化;同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新的问题,因为新问题是探究持续推进的驱动力,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针对性地提问,从不同角度引发幼儿思考;或是精心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在思维碰撞中启迪灵感。通过这些途径,有效开启幼儿的思维大门,促使探究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挖掘出更多知识宝藏。

比如,幼儿们使用不同工具吹出泡泡后,教师适时提问:“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用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呀?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抛出,幼儿们即刻陷入思考,紧接着热烈讨论起来,有幼儿说道:“我发现大工具吹出大泡泡,小工具吹出小泡泡,”教师顺着追问:“那为啥大工具能吹出大泡泡,小工具吹出小泡泡呢?”引导幼儿深入思索工具大小和泡泡大小间的内在关联,当幼儿尝试用不同浓度泡泡水吹泡泡时,教师又问:“你们认为泡泡水浓度,会对泡泡产生啥影响呢?”这促使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浓度泡泡水吹出泡泡在数量、大小、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别,进而展开深度分析。通过这般引导,幼儿不再只关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探究问题根源,探究活动持续深化,深度学习得以达成。

(四)鼓励合作交流,拓展幼儿探究维度

合作交流能让幼儿从多元视角看待问题,丰富他们的探究思路,拓宽探究的维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幼儿在探究活动里与同伴携手合作,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为他们创造充足的交流契机。

在“泡泡”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开展小组合作,每组由4至5名幼儿组成,共同寻找一种特别的吹泡泡方法,或者制作一款独特的吹泡泡工具,如有个小组的幼儿打算制作能吹出众多小泡泡的工具,他们围坐成一圈,探讨使用何种材料,有幼儿提议用废旧牙刷,理由是牙刷上小孔多,或许能吹出大量小泡泡。随后,大家一同动手,把牙刷固定在小木棍上,蘸上泡泡水尝试,然而,首次尝试并未成功吹出很多小泡泡,此时,小组内幼儿纷纷交流想法,有的觉得可能泡泡水不够,有的认为或许吹的力气不足。经过多次尝试与调整,他们最终成功吹出许多小泡泡,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倾听同伴意见,发挥各自长处,携手解决问题,小组间还开展成果分享,各小组向其他组介绍自身探究成果与遇到的问题,大家相互学习、彼此启发,进一步拓宽了探究维度。

结束语

支持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推动幼儿实现深度学习,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目标:在实践中,借助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提供丰富材料辅助探究实践、引导深度思考促使探究深入,以及鼓励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维度等一系列策略,可充分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培育其综合素养,在后续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积极探寻创新支持幼儿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深度学习中展现自身光彩。

参考文献:

[1]骆志贤.支持幼儿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J].读与写(上,下旬),2021,018(021):270.

[2]周怡宏.幼小衔接背景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路径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38(3):80-85.

[3]李梦瑶.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J].EducationTheory&Application,2023,5(5).

[4]肖月佳.在思维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J].教育家,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