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实践路径
李梦颖
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 434006
引言:节奏是通过反复、对应等形式将有关变化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使之成为前后一致的完整结构。在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节拍、音符。尽管近年来学校都大力强调音乐节奏教育,但是由于实际情况制约,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和水准。对于这种情况,要求小学音乐老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基于新课标要求创新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实践路径,充分加强小学生们的节奏感,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一、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实践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节奏是学生对音乐认识的基础,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节奏学习和感知培训,使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识别乐曲节奏变化和节奏疏密差异的能力,从而加深对音乐节奏实质的认识。在培养学生节奏感中,平稳的节奏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只是技术上的传授,更多地是通过反复感受和练习,让学生对音乐旋律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总体风格特点,清楚感知旋律走向和节奏组织构成的音乐艺术[1]。
( 二) 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把握好节奏这一基本技能,是对一部乐曲进行正确演奏的重要先决条件。在歌唱和演奏过程中,准确地掌握好节奏,将会关系到表演流畅和表现力。在对节奏控制中,学生可以对音调长度和强度进行适当调整,将作品中深刻的含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节奏控制为基础的方法,既可以提高表演艺术性,又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其次,节奏教学的价值就是通过标准化教学,培养学生对节奏的认识和使用能力,从而为发展音乐表现力打下良好的根基,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育在艺术表现方面的需求。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对音高起伏、节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将这些认识转变成运用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充分实现小学音乐教育在艺术表达方面的教育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营造情景
以《火车开啦》为案例,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营造科学而有趣的“搭火车去旅行”的情景,使节奏练习与乐理逻辑相一致,也与学生认识特征相吻合。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辆绿皮火车在田野和隧道中穿行”的场景,与背景音乐相结合,首先是车轮匀速滚动的“咔嚓”声音,再将每两个“咔嚓”声音为一组强拍,间隔 0.5 秒停顿后重复,发出规整的“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声音节奏。接着加入列车进站时的鸣笛声,利用渐强渐弱处理,展现“呜呜 | 呜呜 |”的声音节奏,每个组的“呜呜”声音时长为“咔嚓”组的 1.5 倍。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和倾听,比较两种节奏在长短上面的不同。在对音乐节奏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进行模拟练习。首先引导学生拍手,拍掌心代表“咔嚓”强拍,拍手背代表弱拍,比如第一组“咔嚓咔嚓”,就可以以拍掌心、拍手背、拍掌心、拍掌心的交替动作呈现。在这期间,有的学生拍手动作可能跟不上节奏,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观察节拍图并修正,让他们明白节奏强弱规则。接下来使用跺脚动作模拟鸣笛节奏,要求用脚后跟踩地为“呜”的长音,用脚趾踩地为“呜”的短音,组织学生跟着节奏练习,老师及时鼓励。或者也可以组织小组比赛,把同学分成“车轮组”与“鸣笛组”两个组别,每一组都要在老师手势示意下交替发声,两个组别节拍重合的时候,老师再用钢琴演奏相应的旋律片段,使同学们从和声中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协调性。通过这种方法,在节奏练习中,同学们不但可以精确地把握音乐节奏,而且还可以在纠正错误、合作配合的同时,加深对节奏稳定性和强弱规律的认识,以此来不断地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逐步深入到深层次的音乐节奏学习中。
(二)搭配乐器教学
以《丰收锣鼓》为案例,引入锣、鼓、镲等多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在授课过程中,先介绍乐器并进行表演。例如锣,轻敲的时候,会有“镗—镗—”悠长声,节奏比较舒缓,大力敲打的时候,会有“镗!镗!”的短促声,节奏比较鲜明。例如鼓,用鼓槌轻轻敲击表面,会有“咚咚”的声音,节奏比较柔和,当敲击声音较大时,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快速连续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节奏比较密集。例如镲,轻碰的时候,会有“镲镲”的比较清脆的短的声音,力度放大后,会有“镲——”的比较洪亮的长音。在示范时,组织学生倾听并形容自己听见的声音,使用有趣的语言表达不同乐器演奏节奏,加深学生对节奏演示的形象化理解。接下来把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任意选择一个乐器伴奏。在表演之前,指导同学们对音乐节奏进行剖析,例如在音乐开始时,表现出丰收场面的活跃气氛,适宜使用鼓点的稠密节奏与镲的重碰音,在中间部分,刻画了人们欢乐的谈话,可以用锣的舒缓节奏与鼓的轻敲声表现 。小组表演时,使用锣的同学根据音乐节奏,在合适的小节敲响锣,体会对节奏的铺垫效果;使用鼓的同学结合旋律改变,调节敲击力量与速率,并感受节奏强度改变;使用镲的同学在音乐高潮中重重碰撞,烘托出欢乐的气氛。通过亲身表演,同学们对锣的悠长、鼓的多变、镲的清脆的不同之处有了直接的体验,这样既充实他们对节奏的感受,又提高节奏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音乐作品中的收获季节,人们敲锣打鼓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丰富情感审美体验。
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对于发展学生音乐能力和素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创新中,要持续加强对节奏教学的关注度,持续加强教学研讨和练习,紧密围绕学生真实的音乐节奏学习需要,实施多样化的节奏教学活动,构建高品质的音乐节奏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代妍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策略 [J]. 教师 ,2021(17):71-72.
[2] 邹义辉 . 刍议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有效策略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0(5):12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