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一学生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廖顺军

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贵州湄潭 564100

1 前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将社会责任列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判断和决策,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健康中国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高一阶段是学生生物学学习的关键起点,在此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当前高一生物学教学在社会责任素养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限等。因此,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培养高一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一学生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方面

在传统的高一生物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局限于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对教材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教育资源挖掘不足。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仅仅强调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而未能将其与生物制药、疾病防治等社会实际应用相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联,无法深刻体会生物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2 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学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而不采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就无法深入了解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去保护生态环境,使得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3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一学生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

3.1 优化课程内容,融入社会责任元素

3.1.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责任素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教育素材。在讲解“细胞的增殖”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细胞增殖的过程和意义外,还可以引入癌症防治的相关内容,介绍细胞增殖异常与癌症发生的关系,以及目前生物学在癌症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研发等方面的进展,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又如,在学习“基因工程”时,引导学生讨论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问题的理性判断能力。

3.1.2 结合社会热点拓展课程内容

关注社会热点生物学问题,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中。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案例,让学生分析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生物学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增加碳汇、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等,从而增强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3.2.1 开展项目式学习

设计与生物学社会责任相关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生态系统保护与优化”项目。学生分组对校园内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包括植物种类、动物分布、生态环境现状等。通过实地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发现校园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区域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然后,各小组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优化方案,并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还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责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2.2 运用案例教学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学社会案例进行教学。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引入“长江十年禁渔”的案例。详细介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以及过度捕捞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破坏。组织学生讨论禁渔政策对长江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3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体验

3.3.1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组织与生物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自然保护区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保护区的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

3.3.2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

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社区服务中。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如宣传合理膳食、预防传染病等生物学知识。学生通过制作宣传海报、举办讲座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对社区居民健康的责任,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高一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实践路径的探索与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高一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学生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殊 .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设计 [J]. 中学生物学 ,2025,41(5):25-27.

[2] 刘昱昊 , 井乐刚 , 张庆岭 . 利用高中生物学教材”探究·实践”栏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J]. 教书育人 ,2025(1):68-71.

[3] 葛中欣 .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情境化命题的设计研究 [J]. 今日文摘 ,2025(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