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业主实战策略研究

作者

张力波

成都城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业主定位:从“甲方”到项目“总舵手”的认知重构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业主绝非单纯的“出资方”,而是项目全流程的战略制定者、资源整合者、风险兜底者与终极决策者,其核心职责可概括为四大维度:

(一)目标落地器

业主需将初始模糊的需求(如市政工程的通行改善需求、房建项目的居住功能需求)转化为清晰的项目蓝图,明确项目的功能标准、品质要求、投资限额与工期节点,为项目整体定调、定界、定盘,确保后续所有工作围绕既定目标展开。

(二)生态构建者

通过严谨的招标流程(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环节)筛选合格合作伙伴,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项目舰队”。尤其在市政项目中,需协调交警、城管、水电气信等大量外部单位,解决施工占道、管线迁改等问题,这一协调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三)风险第一责任人

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包括政策风向突变(如规划调整)、复杂地质条件(如地下空洞)、资金链紧张、重大安全事故等。业主需提前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并制定针对性应对预案,避免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

(四)关键拍板人

在项目关键节点拥有最终决定权,如重大设计变更、合同边界争议、核心施工技术路线选择(如房建项目钢构与混凝土工艺的取舍、市政桥梁施工方案的确定),通过科学决策把控项目航向,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延误或成本超支。

二、决策阶段:筑牢项目根基,避免“地动山摇”

决策阶段是项目的“基因编码”期,直接决定项目的先天质量,业主必须亲力亲为、深度参与,重点聚焦三大核心工作:

(一)挖透需求痛点,避免“想当然”

1. 市政项目:需求调研不仅需预测交通流量,更要摸清地下管线“家底”(避免不同部门管线信息冲突)、协调沿线拆迁工作,同时评估施工期交通疏解对市民生活的冲击(提前制定投诉应对方案,减少社会矛盾)。

2. 房建项目: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如刚需群体、改善群体),分析竞品项目的痛点(如户型不合理、配套不足),明确自身产品力核心(如高得房率、优质学区配套),并平衡销售定价与成本限额,确保项目兼具市场竞争力与盈利空间。

(二)做实方案比选,杜绝“走过场”

1. 技术经济比选:可研报告需避免形式化,业主应亲自参与技术经济比选,结合工程实际判断方案可行性。例如,房建项目需对比钢构(施工快但成本高)与混凝土(施工慢但稳定性强)的优劣;市政桥梁需选择对航道、防洪影响最小的工艺,不可单纯依赖成本顾问意见,需结合工程现场条件综合决策。

2. 投资估算管控:投资估算是项目的“生命线”,需细化审核细节:工程量计算依据是否准确?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参考近期市场行情?必须预留 10%- 15% 的预备费,应对疫情后建材价格暴涨、地质条件变化等未知风险,否则后期成本超支将成为必然。

(三)强化勘察设计深度,把控“源头关”

1. 勘察报告审查:审查勘察报告不可仅看结论,需重点关注钻孔布置密度是否满足探测需求、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过往案例中,因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返工、地下空洞引发塌陷的问题,多源于勘察报告审查不严,业主需吸取教训,强化勘察环节管控。

2. 推行限额设计:将总投资限额分解至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要求设计院在限额内优化设计,如通过管线综合优化减少空间浪费、选用性价比高的材料规格、减少无效空间(如冗余走廊),从源头拧紧设计变更的“闸门”,避免后续因设计超标导致成本失控。

3. 做好交底与答疑:组织设计方向施工、监理方开展技术交底,绝非形式化流程。需将项目重点难点、特殊工艺要求、施工易错点讲透,对现场提出的疑问及时书面澄清,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返工浪费(如因图纸解读错误造成的钢筋绑扎返工)。

三、实施阶段:管控细节,决胜现场

项目实施阶段是目标落地的“执行期”,考验业主的精细化管理与应急能力,需从合同、协调、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四大维度强化管控:

(一)用活合同“武器”,防范争议风险

1. 条款制定“狠准”:合同条款需明确项目范围、质量标准、工期节点、付款条件、违约罚则、监理权责,确保无漏洞。招标文件与合同是后续争议解决的核心依据,需字斟句酌。

2. 严控变更签证“雷区”:建立严格的变更联审流程,审核变更的技术必要性、成本影响与工期影响,严防施工方“低价中标、变更发财”。任何涉及费用调整或工期变动的变更,必须经业主技术部门与造价部门双签认方可执行。

(二)开好高效协调会,避免“走过场”

周 / 月例会需由业主主导,会前收集各方待解决问题;会上明确责任主体与解决时限;会后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形成“问题 - 解决 - 闭环”机制。市政项目还需主动对接外部单位,提前协调占道施工、管线迁改等事宜。

(三)平衡进度与成本,掌握“动态艺术”

1. 紧盯关键线路进度:审批总进度计划后,重点跟踪关键节点,借助Project、BIM 等工具实时跟踪进度,出现滞后时要求施工方提供可行赶工方案,严防为赶工牺牲质量与安全。

2. 规范付款与核算:严格按合同约定的形象进度节点付款,付款前现场核实完成工程量及质量。推行动态成本月报制度,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分析超支原因并及时纠偏。

(四)坚守质量与安全底线,做到“零容忍”

1. 严格三级验收:落实“施工自检 - 监理验收 - 业主抽查”的三级验收流程,杜绝形式化。业主工程师需做到“腿勤、眼尖、手硬”:随身携带尺子、测距仪检查钢筋间距与保护层厚度;见证第三方开展路基压实度、混凝土试块检测;对桩基、防水、大型预埋件等关键隐蔽工程,务必现场旁站或留存影像资料,确保质量可追溯。

2. 狠抓安全文明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如深基坑支护、高支模搭设、大型设备吊装)必须经业主审批后方可实施,且需现场检查落实情况。日常需重点管控扬尘噪音(避免市民投诉)、工人安全帽佩戴、临边防护、临时用电规范等问题,做到天天查、反复抓。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将导致项目停工、成本超支,甚至影响业主信誉,因此安全管理必须零容忍。

四、结语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业主的角色贯穿全周期、影响全方位。从认知层面明确“总舵手”定位,到决策阶段筑牢项目根基,再到实施阶段细化现场管控,每一环均需业主深度参与、科学决策。唯有强化管理深度与系统性,才能有效整合资源、管控风险,最终实现项目目标,保障投资效益,为市政工程的民生价值、房建项目的市场价值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研究——以 H 房地产项目为例 [J].杨萍 . 冶金管理 ,2022(23) :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