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李彤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成都 611844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渗透,企业对兼具数据处理能力与行业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作为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新兴学科,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产业需求的关键纽带。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构建适配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1、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国外高校如斯坦福大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将企业真实数据案例融入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卡耐基梅隆大学依托跨学科实验室,实现技术与行业场景的实践融合。国内以北京大学为代表,联合华为、阿里等企业共建实验室,但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仍存在“时差”。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现有课程仍以传统数据处理工具为主,对大数据平台、智能可视化工具的教学不足,导致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实践教学多为“教师演示 - 学生模仿”的验证性实验,学生被动完成操作,缺乏自主设计与团队协作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评价机制科学性不足,期末笔试占比超 60% ,实践成果仅以实验报告考核,未纳入项目方案、竞赛成果等多元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师资与平台支撑薄弱,部分教师缺乏企业项目经验,指导实践时难以结合行业场景;校内实验室设备陈旧,校外实践基地多为“参观式”实习,学生难以参与真实项目。
2、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针对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套层次分明、环节完整、模块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协同。
在层次架构上,采用渐进式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认知规律,分为基础能力层、专业能力层和综合能力层。基础能力层面向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基本工具操作能力,通过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数据采集、清洗、存储等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层面向中年级学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综合能力层面向高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通过综合实训、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提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环节设计上,构建课内实验、学科竞赛、企业实践、科研训练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课程内置的实验项目,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竞赛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数据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企业实践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业实际需求,积累工作经验;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开展研究,提升学术探究能力。
在模块设置上,根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设置程序设计、数据分析、行业应用和科技创新四个模块。程序设计模块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编程能力,包括数据结构、Python 程序设计等课程;数据分析模块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涵盖数据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应用等内容;行业应用模块结合不同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如金融大数据、电商数据分析等;科技创新模块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和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实施路径与实践成效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有效的实施路径作为支撑,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平台资源、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确保体系落地见效。
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下教学以项目式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项目开展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成果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虚拟实践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
操作,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安全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行业培训等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和项目评审;推动跨学科教师合作,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研究,满足专业交叉融合的教学需求。
整合平台资源,构建校内外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更新实验设备和软件,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数据资源,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案例、项目模板、技能手册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素材。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入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将企业导师对学生实习表现的评价、竞赛获奖情况、项目成果等纳入评价体系。
基于以上路径展开教学指导和研究工作,学生能力显著提升,近 2 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 项,省级奖项15 项,较改革前增长 60% ;毕业生就业率达95% ,其中 63% 进入互联网、银行等行业从事数据分析工作,企业反馈“学生上手快,能快速适应项目需求”。教学质量持续优化,建成省级一流课程 1 门(《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编写实践教材 3 本;教师主持产学合作项目多项,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多项,校级教改课题多项,教学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奖。校企合作深化,与企业共建课程3 门,引入企业真实项目12 个,形成“教学- 实践- 就业”闭环。
4、结论与展望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当前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层次分明、环节完整、模块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平台资源、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实施路径。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和社会的需求。
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持续优化和完善。跟上技术发展和行业变革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大数据人才。
课题项目:
1. 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4 年度项目(项目编号:MBXH24YB78)2. 2024 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人工智能 + 新文科”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SUJG2024-020)李彤(1996-),女,汉族,硕士学历,讲师,专业方向:数据分析,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