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策略探讨

作者

饶美仙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建设第二小学 云南泸西 65249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也需要得到提升,以满足未来数字化时代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其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数学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能够明白数学题目的含义以及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社会的经验与感知能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丰富阅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形势下,强化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需贴合其认知特点,融合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与阅读的基本规律,主要包含四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数学语言解码能力。数学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如“ 6,-,×,÷,9) 、专业术语(如“平均分”“周长”)和句式结构(如“比……多……”“是……的几倍”)。小学生需准确认读这些符号,理解术语的特定含义,比如区分“增加到”与“增加了”的差异,这是数学阅读的基础。

其次是图文转化能力。小学数学题常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如图表、情境图、线段图等。学生要能从图中提取关键信息,比如从“3 个小朋友分 12颗糖”的插图中,转化出“总数 12、份数 3”的数学条件,将具象画面转化为抽象的数量关系。

第三是逻辑梳理能力。数学阅读并非简单的信息叠加,而是要理清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联。例如解“小明有5 支笔,比小红少2 支,两人共有多少支”时,需先明确“小明比小红少”意味着“小红比小明多”,再分步推导,这需要学生具备按逻辑链拆解信息的能力。

最后是信息筛选能力。题目中可能存在干扰信息,如“妈妈买了8 个苹果,5 个梨,吃掉 3 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学生需排除“5 个梨”的无关信息,聚焦核心问题,这是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这四者相互关联,共同支撑小学生从“读懂”到“会解”的数学阅读过程。

目前,很多地区学校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实际运用,缺乏对学生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公式、定律、法则较为熟悉,但实际运用中,由于没有彻底读懂数学题型和题目中的条件,而导致对题目的错误判断,无法获得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具备良好的新媒体素养,是引导学生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支撑

1. 科学选择与使用新媒体形式

教师若想将新媒体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并成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凭借和抓手,需从三方面推进:

(1)精准甄选新媒体形态。需先洞悉各类数字化媒体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对媒介的熟悉程度,合理筛选适配形式。如对低年级学生,就应尽量考虑以电脑而非以手机做终端展开教学;中高年级学生对设备更熟悉,可灵活拓展终端类型,贴合其认知习惯。

(2)科学运用新媒体工具。要聚焦“扬长避短”,挖掘所选媒体的优势,规避其局限性。以手机App 为例,需明确其“教学辅助”定位,借助其交互性、趣味性辅助教学,而非让工具喧宾夺主,冲淡课堂核心任务(如数学阅读逻辑的梳理、语言的解码等)。

(3)严格把控新媒体内容。对新媒体承载的信息需双重筛选:既契合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如概念阐释、例题呈现的准确性),又适配学生认知水平(如情境设计贴近生活、语言表述浅显易懂)。通过内容提纯,让教学更聚焦,也帮学生隔绝冗余信息的干扰,保障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高效性。

2. 辅助阅读材料的合理择用与拓展

可从课内外双向推进: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提供辅助阅读素材,助力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同类材料的信息提取方法,锤炼逻辑思维与归纳推理能力——如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在例题解析后衔接课后练习“圆珠笔购买问题”,强化学生对该类题型的理解与解法巩固;课外阅读阶段,教师协助学生甄选适配材料、拓展阅读边界,对提升数学阅读兴趣与能力裨益甚多,可推荐《数学家的眼光》《贝贝妮奇奇卡的数学之旅》等读物供高年级学生阅读。

(二)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 借助新媒体激发数学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起点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逐步培育,教师可通过新媒体引导其在数学阅读中收获愉悦、成就感。课堂上,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展示 Flash动画《小熊看钟表》,以萌趣小熊形象带领学生进入时间认知场景;课外推荐电子绘本《冒险岛奇遇记》,自由阅读的无压力氛围,能让学生思维更活跃,强化兴趣感知。

2. 借助新媒体培养阅读习惯,需经长期积淀

课内,新媒体可让教学与知识呈现更连贯,如训练学生捕捉题目关键词时,教师借新媒体反复开展咬文嚼字练习,助其提升敏感度、掌握方法;课外,新媒体帮学生调整阅读情绪、方向等,像通过选书、试读,找到适配内容,强化阅读情感,推动习惯养成。

3. 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需长期阅读积累与反复实践,更要经反思、总结等思维打磨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阅读思考渗透细节,大胆表达疑问、猜想、联想与验证,借主动探索洞悉问题根源与本质。如教六年级下册“负数”时,依托 Flash动画的数轴具象,引入负数概念,揭示数形结合的内核;或借“画一画”任务,让学生勾勒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梳理知识体系图谱,皆为思维落地的路径,助力学生构建认知框架。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培育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需以正确认知新媒体的关键作用为前提,依托教师良好的新媒体素养,在教学中精准施策,方能收获预期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 何兰芳 . 注重阅读注重表达——浅谈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 [J]. 读与写 ( 教师 ),2019(05):159.

[2] 吴中豹 . 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机遇和挑战 [J]. 科学咨询 ,2017(2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