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刘宝娜
陕西省绥德县第五小学 718000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包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基本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中小学的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心理和学习中,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班级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平台。班级日常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集体凝聚力,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班级日常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集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感知并内化为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个人行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还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提升班级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和班集体,学生通过日常的相互交流、合作与竞争,形成独特的班级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帮助班级成员认同集体价值观,增强班级的团结精神。例如,倡导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可以增强班级成员间的信任感和互助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不仅能够让班级管理更具人文关怀,也能促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形成一个共同进步、互助友爱的集体。
(三)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未来公民
学校教育是培养社会公民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的基础。学生在班级中不仅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还要树立为集体、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学生能够理解并践行社会的基本价值,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班级日常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为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渗透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班规班纪、设计班级口号、设立主题墙等形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例如,可以设立“诚信之星”“友善之星”等奖项,鼓励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利用班会和集体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班会是班级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组织主题班会,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际意义。通过班会活动,学生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集体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同。
(三)通过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渗透
班级管理中的日常行为规范,既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班主任应通过加强日常纪律教育、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等,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班级日常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与对策
(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的差异性
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个性差异,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存在差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着学生对这些价值观的接受度问题。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法。对于认同度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个别辅导、情感引导等方式,逐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班级管理中的时间与资源限制
班级日常管理的任务繁重,班主任要兼顾学生的学业、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往往难以将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中。此外,班级资源有限,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合理规划时间,灵活运用资源,借助班级团队合作、家长参与等方式,形成教育合力,克服资源和时间的限制。
四、加强班级日常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建议
(一)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班主任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其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因此,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效果的重要前提。班主任需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施路径,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
(二)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价值观培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和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班主任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接受到统一的价值观教育。
结语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班会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多种途径,班主任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实践,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来,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敏 .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医学生生命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38(14):2501-2504.
[2] 饶旭鹏 , 张咏铭 . 网红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27(05):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