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型”建设研究

作者

赵子博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现今,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旅游行业兼具综合性和高度实践性,其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为严苛,既需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也需累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掌握出色的操作技能。在此情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推行“双师型”建设,成为增强专业教育质量、培育贴合行业需求人才的核心途径。

一、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当前状况及“双师型”建设的重要性

1.1 当前状况分析

当前,众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尽管拥有系统的理论学识,却极度欠缺旅游业的实战经验。授课时,常偏重理论阐述,难以将业界真实案例及最新趋势融入课程,致使教学与业界实践相脱节。另外,“双师型”教师在师资团队中占比不高,难以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1.2“双师素质”构建的关键性

“双师素质”教师融合深厚理论教学功底与丰富业界实战经验,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至关重要。一方面,其提供的教学内容紧贴实际,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际,深度把握行业流程、市场需求及未来走向,增强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技能,有效对接职场岗位,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进程。“双师素质”教师依托对行业的深刻认知,敏锐捕捉行业新的人才需求动向,积极投身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法革新等,使专业教育紧随旅游行业动态步伐。

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必备素质与能力

2.1 专业理论能力

“双师型”教师须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诸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等,构建全面扎实的知识架构。需能明晰、精确地传授专业知识,并启迪学生运用理论剖析与解决现实问题。同时,紧跟学科前沿,持续更新知识库,将最新研究成果与行业理念融入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科学性。

2.2 实际动手能力

拥有深厚的旅游业界实践经验,精通旅行社、酒店及景区等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流程。擅长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具备实地带团、酒店服务管理等实操能力。通过企业实战项目参与、岗位挂职等途径累积实践经验,从而在教学中融入真实案例与实操训练,助力学生高效掌握专业技能。

2.3 授课能力

掌握前沿教学理念及多元教学法,诸如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依教学内容与学生特质灵活择法,激发学习热情与自主性。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包含多媒体教学、在线平台等,扩充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成效。并具备出色的课堂管控与沟通技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学生学业与成长。

2.4 行业洞见与革新能力

紧跟旅游行业动态与市场变迁,敏锐捕捉新趋势、新技术及新需求。适时融入行业最新资讯于教学,引领学生洞悉行业前沿。拥有创新能力,依据行业发展需求与学生特质,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潜能,为旅游界孕育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构建策略

3.1 优化教师引进体系

在人才引进上,实施优惠策略,增强对拥有丰富旅游业实战经验人才的引进。除学历与学术考量外,更重视应聘者的行业实操履历、专业技能及业内成就等。优先吸纳曾在著名旅游企业任职中高管理层、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专业人才,或持有高级导游证、酒店高级职业资格证等行业顶尖资质且实践经验充沛的人才。同时,拓宽引才途径,与旅游企业构建合作,直接从企业遴选优秀人才强化教师队伍。

3.2 提升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水平

建立常态教师培训与进修体系,为教师供给多元培训学习契机。一方面,定期安排教师参与国内外旅游学术论坛、专业研修班等,助其掌握学科尖端信息及行业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深化与旅游企业的协作,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实操项目等,强化其实践技能与行业积淀。教师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挂职半年或一年,洞悉运营管理全链条,并投身业务实践,涵盖旅游产品规划、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同时,激励教师报考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获取证书,提升“双师”能力。

3.3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深度

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建立长效育人合作机制。学校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结,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课程研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任务。企业为教师搭建实践舞台,提供实习岗位,教师融合企业实战经验于教学,并回馈以智力援助与员工培训。与旅行社联手开发旅游线路规划、导游实务等课程,引入企业前沿专家参与教学及实践指导;携手酒店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供给学生实习契机,同时派遣教师在基地实践并指导实习。校企合作模式下,达成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共赢的局面。

3.4 构建科学且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改革现有教师考核体系,构建科学合理且贴合“双师型”教师特性的评价标准。在指标设置上,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行业实践经验、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的比重。专项评估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涵盖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学生实践成效等环节;考察教师企业实践参与度,诸如挂职工作表现、企业项目成果等;并将教师为企业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服务纳入考核范畴。此外,实行多元化评价主体,除校内教学管理部门与同行评价外,吸纳企业专家及学生评价,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全面地体现教师的“双师”素养与教学能力。

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型”建设为系统长期工程,对提升教育质量、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针对现有师资问题,采取完善引进机制、强化培训进修、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科学考核体系等策略,可有效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为管理专业教育增添新动力,助推旅游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慧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 双师型 " 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2025-08-01].DOI:CNKI:CDMD:2.1012.364360.

[2] 李创新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旅游管理 " 专业 + 技能 " 型特色人才培养[J]. 度假旅游 , 2024(4):012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