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赋能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

作者

张永浩

南阳理工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一、现状分析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创新、数字化、智能化等元素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高校精准资助和大学生就业质量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现状。

在高校精准资助方面,借助数字化手段,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得到了一定提升。许多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消费行为、学业成绩等多方面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例如,部分高校通过对接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等的数据资源,对学生家庭的贫困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提高了资助对象认定的科学性。同时,一些高校还开展了线上资助申请、审核等流程,简化了资助手续,提高了资助工作的效率。

在大学生就业质量方面,新质生产力催生了大量新兴行业和岗位,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要求更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仅关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等传统指标,还越来越重视职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的创新性等因素。

二、存在问题

(一)资助与就业需求匹配不精准

目前,部分高校的精准资助项目在设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资助与就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一些资助项目主要侧重于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对于学生在就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关注不足。例如,一些资助资金仅仅用于发放助学金,没有与就业培训、实习实践等项目相结合,使得受助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此外,由于对就业市场的调研不够深入,高校无法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资助方向和内容。

(二)资助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精准资助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资金资助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资助模式。虽然资金资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无法全面满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支持等,而现有的资助方式难以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例如,一些学生希望能够参加行业内的培训课程或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行业认知,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资助渠道,无法实现这一需求。

(三)就业指导与资助融合不足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精准资助工作往往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与协作。就业指导部门主要负责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而资助部门则专注于资助对象的认定和资助资金的发放。这种分离的状态导致就业指导无法充分结合受助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准资助也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就业指导部门在开展就业培训时,没有考虑到受助学生可能在经济、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培训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

三、解决方法

(一)优化资助体系,提高资助与就业需求的匹配度

高校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建立就业市场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调整资助项目的设置和资助方向,将资助与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等相结合。例如,设立专项资助资金,用于支持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同时,建立资助效果评估机制,对资助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资助策略,提高资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资助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

在传统资金资助的基础上,高校应积极创新资助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可以开展“资助 + 技能培训”模式,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为受助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并为培训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行“资助 + 实习实践”模式,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受助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给予一定的实习补贴,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资助基金,支持受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资助的融合,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建立就业指导部门与资助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就业指导部门应根据资助部门提供的受助学生信息,了解受助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业情况、职业规划等,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例如,为经济困难的受助学生提供免费的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竞争。资助部门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应将就业指导内容纳入资助体系,在发放资助资金的同时,向受助学生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等。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 HR、优秀校友等为受助学生开展就业讲座、分享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赋能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资助体系、创新资助方式、加强就业指导与资助的融合,以更好地发挥精准资助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中的作用,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三虎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青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J]. 探求 ,2025,(03):96-105.

[2] 祝梦婷, 储昭瑞.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下高校资助育人高质量发展模式探究 [J]. 社会与公益 ,2025,(08):277-281.

[3] 陶 芸 , 梁 亚 鸿 . 高 校 发 展 型 资 助 育 人 研 究 综 述 [J]. 大学 ,2025,(S1):19-21.

[4] 戈焘焘 . 基于就业观教育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路径研究 [J]. 科教导刊 ,2025,(19):134-136.

[5] 李三虎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青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J]. 探求 ,2025,(03):96-105.

作者简介:张永浩,19951204,男,汉,河南南阳,硕士研究生,助教,材料控制、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