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方式 品尝数学复习课“味道”
戚宝荣
江苏省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基础课程改革重要思想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小学数学课堂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接触知识、探索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而数学复习课需要在梳理数学知识发展脉络的过程中把握其联系,在基本设计中揭示数学知识间的区别、现象与本质,在综合练习中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缘于复习研讨──教学流程】
笔者近期听了众多的数学复习课,其流程基本是:教师课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复习知识内容,课中师生交流、知识比较,再通过一定习题巩固。但是由于复习课没有新探究的内容,加上课前学生自主梳理主动性不高,教师对复习中练习的量和难易程度难以把握,导致不是知识梳理时课堂沉寂、枯燥无味,就是练习没有完成。不改变学习方式,学生不真正在复习过程中体验,就很难品尝到复习课的“味道”。
【师生思维碰撞──有滋有味】
笔者评完几节课后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一些思考:1. 复习课到底如何整合内容,梳理知识? 2. 复习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再思考? 3.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怎样才能更好地交流、碰撞? 4. 复习课中能否上出新意,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这几点应该是复习课“味道”的关键所在。
一、争当“演员”,体验“滋味”
教学现实中,存在着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考虑到教学进度和教学容量,在复习课的开始环节让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比较快的完成知识梳理,然后组织学生迅速转场到另一教学环节。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多数学生成了“观众”,多数学生没有品尝到知识“滋味”就结束了。所以数学复习课需要全体学生充当“演员”,共同梳理知识,体现在让学生动手实践,从现实情境取材,在主体活动过程中和教师巧妙的引导语言中逐步回忆复习课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而通过讨论、汇报、补充完善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在从事数学活动,每一个人都是主体活动者,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比较强,交流时借助活动时的思维方式自然有话可说。
二、激活思维,唤起“口味”
复习课是对一个阶段所学内容的整理和练习,夯实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重要环节是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将一类知识用网络结构的形式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梳理过程中,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断被唤醒,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也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单一走向全面。学生在知识联系的过程中,清晰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完善的认知结构。但是,知识梳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炒冷饭”现象,教学方式、流程和练习课差不多,学生“吃”的自然索然无味。因此,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口味”,是学生品尝复习课“滋味”的重要环节。
三、多元比较,品尝“味道”
复习课练习的设计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拓宽思维的目的,还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在知识比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动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感悟到数学复习课的新颖和趣味。在多元知识体系和直观比较中进一步引发思考,促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浅表走向深入,从而让学生在知识消化中
进一步品尝“味道”。
四、变式训练,补充“营养”
复习课的练习环节占比很大,练习的标尺是为了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练习时教师不能只关注数学知识的练习,或只关注孩子练习的容量和兴趣。复习课中好的练习一定要兼顾数学的本质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把“好吃”和“营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对复习课自身又要新的思考,复习课中把自己思考的过程、方法、观点等有意识的通过各种语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复习课中也能获得知识,并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从学生角度来看,复习课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将问题贯穿其中,这样思维就会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可以在课中把听和思有机的结合起来,较好的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再次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在开放的课堂中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在情境表演和变式训练中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
复习课知识点多、练习量大,加上学生层次差异,“炒冷饭”现象和学生主动参与面不高是很多教师教学设计的困惑之处。因此,复习时,教师在考虑知识梳理基础上要更多地关注形式和内容,设计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环节上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提问、同伴交流、有效反思,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舞台。
复习课的“味道”在于找准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打开学生思维之窗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交流的空间。学生品尝复习课“味道”,要拒绝简单意义上的重复学习,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去听、去想、去说,形成各自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不能玩“花架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紧紧把握住复习课的“生长点”,让学生再认识、再经历、再思考、再生长。
参考文献:
[1]《寻变》,贲友林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年3 月。
[2]《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吴正宪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年3 月。
[3]《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钟建林、方齐珍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