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临床诊断中 MRI 与CT 检查的准确性探析
于淼
白城市医院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
引言
脊柱在人体中起到支撑躯干、保护脊髓等作用。诱发脊柱损伤的因素较多,如,发生交通事故,由高处坠落,遭受暴力撞击等。一旦出现脊柱损伤,不仅可能影响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通常,要加强对脊柱损伤的评估,发挥CT 和MRI 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在诊断脊柱损伤的过程中,采用CT 和MRI 检查的准确性。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到我院治疗的 100 名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陆续接受MRI 和 CT 检查。其中,男患者为 55 人,女患者为 45 人,最大年龄为 68 岁,最小年龄为 21 岁,平均年龄为(45.26±5.13)岁,BIM 指数为 18. 5~27.3 kg/m2 ,平均BIM 指数为(23 ⋅08±1.61)kg/m2 。患者主要损伤部位有胸椎、腰椎、腰骶椎、颈椎,人数分别为29 人,42 人,15 人和14 人。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外伤病史,行动受限,软组织出现肿胀、损伤等情况,局部疼痛感明显,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20 岁,均了解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齐全。
排除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排除患有脊柱结核和脊髓病变患者,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不配合检查或存在检查禁忌症的患者,排除体内植入金属支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排除安装假牙、人工关节的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排除患有乙肝、结合等传染病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存在肝肾衰竭等脏器功能不完善的患者。
2、方法
采用利浦 Brilliance 16 排多层螺旋CT 机,对患者脊柱进行全方位扫描,设定扫描参数,一是管电流,为 220~300 mA,这一区间最安全,还可保证图像质量;二是 X 射线的管电压,为 120kV ,保证 X 射线顺利穿透骨骼和软组织;三是层厚与层间距均为 3.0mm ,保证扫描速度,使图像拥有较好的分辨率。引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保持身体处于正中,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边,双腿保持伸直、不分开状态,可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固定带将患者的肩部等部位进行固定。从颈椎到骶椎,保证扫描得到完全覆盖。检查完毕后,使用 CT 设备内置软件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从不同角度展开重建,使影像有更高的清晰度,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在MRI 检查中,使用飞利浦 Achieva 1.5T 扫描仪,设定参数如下:将每一层扫描图像厚度设置为 4.0mm ,每两层图像之间的距离设置为 4.0mm ,矩阵256×256 ,满足脊柱检查的基本诊断需求。引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线圈紧紧贴在检查部位,保证信号得到有效接收。从三个角度对脊柱进行成像,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有助于观察、评估和判断;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生成不同类型的图像序列,如T1 加权成像用于观察解剖结构,T2 加权成像可以显示炎症、水肿、椎间盘突出等存在异常情况的部位;STIR 专门用于抑制脂肪信号。通过三种扫描角度与序列,医生可以全面评估脊柱结构,分析椎间盘是否存在病变,脊髓是否面临压迫。
3、观察指标
椎体骨折:CT 检查显示骨头有裂缝、碎裂等痕迹;MRI 主要通过观察骨骼内部的型号变化和椎体形状的改变情况分析是否存在骨折。脊髓损伤:通过 MRI的 T2 加权成像序列可将脊髓内部的异常信号进行显示,这一检查在脊髓损伤方面有更高的准确性与敏感度;CT 主要通过观察脊柱内椎管的空间是否被占据,从而间接推断脊髓是否面临受损,但却无法对脊髓组织直接显示。椎间盘损伤:MRI 可以敏感捕捉到椎间盘内部信号的变化,在椎间盘结构与早期损伤检查中,可以进行清晰显示;CT 主要通过观察椎间盘的密度变化,或判断椎间盘是否突起,在椎间盘结构与早期损伤识别中,其检查敏感度不如 MRI。韧带损伤:MRI是评估韧带损伤的首选方法,可直接显示韧带形态与信号变化,展示其周围软组织的状态;CT 可用于间接评估,在急诊等场景中可以使用。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软件统计数据,采用 % 表示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检验分类变量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涉及连续性数据时,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对比两组计量资料差异时,使用 t 检验,当统计检验得出的P 值 ⟨ 0.05 ,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脊柱损伤诊断符合率
(1)椎体骨折:CT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73 人,阴性人数为 27 人;MRI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64 人,阴性人数为 36 人。(2)脊髓损伤: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35 人,阴性人数为 65 人;MRI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46 人,阴性人数为 54 人。(3)椎间盘损伤:CT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34 人,阴性人数为 66 人;MRI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46 人,阴性人数为 54 人。(4)韧带损伤:CT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 34 人,阴性人数为66 人;MRI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人数为46 人,阴性人数为54 人。
2、CT 与MRI 在不同脊柱损伤中的检出情况与准确性
表1 CT 与MRI 在不同脊柱损伤中的检出情况与准确性

三、讨论
在脊柱损伤诊断中,MRI 和 CT 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影像检查方法。其中,MRI 在评估脊髓、椎间盘、韧带等结构有出色的表现,可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相关损伤,不存在电离辐射,但由于检查时间较长,一旦身体内部有金属支架,就不能接受这一检查,同时,在显示骨折细节方面不如CT。在骨结构成像方面,CT 分辨率更高,可对骨折和急性损伤进行迅速评估,但在显示软组织方面其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方式,也可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展开综合评估,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使患者及时获得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菊香 . 脊柱损伤临床诊断中 MRI 与 CT 检查的准确性分析 [J]. 西藏医药 , 2025, 46 (03): 38-39.
[2] 高剑 , 龙喜红 , 邹宝英 . 脊柱损伤临床诊断中 MRI 与 CT 检查的作用分析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24, 30 (18): 143-145.
[3] 杨雷振. MRI 与CT 检查对脊柱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比较 [J]. 现代诊 断与治疗 , 2020, 31 (14): 2286-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