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
刘安琪
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 301901
引言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演出行业对于实战型策划制作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其中《演出策划制作》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行业后备力量素质。然而,目前课程难以适应行业快速变化,无法较好地满足市场对于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产教融合为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下述将深度剖析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路径,拟以此助力提升教学实效及行业发展。
一、课程改革前《演出策划制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目前来看,《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学生对于行业实操的认知深度。然而,长期以来该课程未能与演出市场的动态变化形成有效联动。课程教学内容过于依赖传统教材,侧重理论知识系统性讲解,始终无法实时跟进演出行业最新动态、技术应用等。例如教材中关于舞台灯光设计的内容仍以传统灯具操作为主,对于现阶段流行的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沉浸式投影技术等前沿内容涉及甚少;在策划流程方面,仍沿用传统线下演出的逻辑框架,尚未全面覆盖线上线下融合演出的运营模式、流量转化等实际需求。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对于学生演出策划制作核心能力的培养,需在具体项目实操中加以锤炼。然而,《演出策划制作》课程原有的实践设计无法构建贴近行业的培养场景。在实践教学中,多以课堂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缺乏真实演出项目的历练。学生参与策划方案设计时,大多停留于纸面层面,并未考虑预算控制、供应商对接、风险预案等实际执行细节。同时校内实训场地设备配置与专业演出场馆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模拟大型演出的舞美搭建、音视频调试等关键环节,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流于形式。
(三)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在《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演出项目全流程运作熟悉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演出策划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目前部分授课教师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缺乏在演出行业一线的全职工作经历,对于演出项目实际运作流程的了解有限。部分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在讲解演出项目招商策略、应急事件处理等实战内容时,过于依赖案例堆砌,难以结合亲身经历传授实用技巧。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师资结构,导致课程教学难以有效衔接行业实操需求。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改革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标准
在产教融合指引下,《演出策划制作》课程内容革新需以行业真实需求为锚点,加快打破教材滞后于实践的教学现状。具体而言,高校可尝试联合头部演出公司、剧院运营团队共同组建课程研发小组,系统地梳理当前演出行业对于核心岗位能力的实际要求,将演出项目全流程管理拆解为市场调研与定位、舞美技术方案设计、预算编制与成本控制等12 个核心模块。
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中,应将改革重点放在融入行业前沿实践方面。例如可尝试引入音乐节的分账模式案例分析,替换传统单一售票模式讲解;同时增加云演出的多平台直播技术、虚拟观众互动设计等内容,将智能灯光控制台操作、LED 屏场景编程等实操技能纳入《演出策划制作》课程必修单元。除此之外,该课程教学可参照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演出策划专业能力等级标准》,灵活地调整课程考核相关指标,将符合行业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通过应急演练的风险预案等实战成果纳入评分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精准对接。
(二)加强实践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对于《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改革,需关注演出策划制作的实践性特征,通过产教融合搭建真实项目演练场。为此,高校可与本地演出经纪公司、剧院建立双基地合作模式。具体而言,校内共建微型剧场实训中心,配置与专业场馆同质的灯光音响系统、可升降舞台机械等设施,从而较好地模拟中小型演出的舞美搭建、技术合成流程。在企业则设立项目实践工坊,学生在工坊中将扮演项目助理角色,深度参与商业演出全流程运作。
在课程教学实践设计中,通常可分三个层级加以实施。其中基础层开展模拟音乐节策划,学生分组完成从艺人邀约、票务定价到场地动线设计的全方案推演,并在实训中心开展舞台搭建实操。对于进阶实践教学,主要对接企业真实项目,例如协助完成儿童剧巡演的当地宣传策划、道具运输调度等辅助工作,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供应商对接、成本核算等实战技能。在高阶层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校企联合创排项目,例如校企共同策划校园原创戏剧的商业首演。在演出策划中,学生负责票务销售、媒体对接、现场执行等核心环节,企业导师全程跟进指导,助力构建涵盖课堂学习、场馆实操、项目实战的递进式实践培养链条。
(三)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本身具备实战属性,对于教师行业经验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通过产教融合加快构建双师协同教学团队。一方面,高校应实施教师行业历练计划,要求校内教师每三年需在合作演出机构完成不少于 6 个月的实践挂职,参与至少 3 个完整演出项目的策划执行,该过程中重点积累舞台监督、招商谈判、应急处理等一线经验。同时大力支持教师考取演出经纪人资格证、舞台技术总监认证等行业资质,将资质获取与职称评聘相挂钩。
另一方面,高校应柔性引进行业专家组建企业导师库。可尝试邀请剧院总经理、资深演出制作人等担任《演出策划制作》课程兼职教师,按照模块进行授课。例如由音乐节操盘手讲解艺人阵容搭配与市场号召力评估,由剧场技术总监示范大型舞美装置的安全搭建规范,由文旅部门审批专员解读演出内容审查流程、注意事项等。
在此基础上,高校针对《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教师创新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即在演出预算与合同管理等章节,由校内教师讲解合同法条款、预算编制方法,合作企业财务总监负责同步分享演出合同陷阱规避、供应商账期谈判技巧等实战经验。再如毕业设计指导中,高校可采用校内导师 + 企业导师双指导制。其中前者负责方案的理论完善,后者主要聚焦项目落地可行性评估,由此助力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学合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实现对《演出策划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具体通过内容优化、实践强化与师资升级等举措,有效破解教学与行业脱节的难题。这一探索充分验证了产教融合在艺术类应用型课程中的可行性、实效性。在后续的发展中,仍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机制,推动课程改革与演出行业发展同频共振,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玲 , 李林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视域下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时代汽车,2025,(17):65-67.
[2] 郭怡 , 牛苗苗 , 禹晔 .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2):137-140.
[3] 陈云 , 季海燕 , 沙春 , 等 . 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探讨 [J]. 才智 ,2025,(22):145-148.
[4] 张淼 , 兰坤 , 孙宇豪 , 等 .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视域下化学工程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 [J]. 云南化工 ,2025,52(07):150-153.
[5] 陈群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车辆系统综合检修”课程改革与实践 [J]. 科技风 ,2025,(20):90-92.
[6] 李亚明 , 崔彩云 , 李会联 , 等 . 基于 OBE 理念的经管类课程产教融合改革与实践 [J]. 高教学刊 ,2025,11(20):134-138.
2024 年度传媒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 基于产教融合的《演出策划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 编号B241365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