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与建设路径研究
李嘉恺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6
一、引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制度下,其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档案不仅是医院运营过程中各类信息的记录,更是医院决策、科研、教学等工作的关键依据。因此,深入研究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与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1. 信息化投入不足:部分医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无法购置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扫描仪等,难以满足电子档案的存储、传输和管理需求,限制了档案信息化的推进。
2. 缺乏一体化档案管理平台:医院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如 HIS、EMR 等,未能实现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无法无缝对接和共享,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低下,质量难以提升。
3. 数字档案馆建设缓慢:医院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进展缓慢,未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滞后,档案的永久保存和便捷利用受到影响。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1. 专业培训不足: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缺乏对档案学、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知识面较窄。同时,信息化技能培训不足,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
2. 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较低:档案管理人员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的意愿不强,医院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导致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难以提升,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发展。
3. 激励机制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缺乏表彰和奖励,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档案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1. 档案存储环境不佳:部分医院档案存储条件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缺乏防火、防潮、防虫等设施设备,纸质档案的安全存放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对档案库房的检查和维护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2. 电子档案安全防护薄弱: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采用数据加密、备份恢复、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加强安全防护。对电子档案的安全评估不及时,安全漏洞发现和解决不及时,电子档案的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四)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完善
1. 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部分医院未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统筹管理。档案管理职责和权限不明确,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不畅,导致档案资源无法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
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未能细化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不足。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档案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不到位,问题发现和纠正不及时。
(五)档案与医院业务融合不足
1. 档案管理人员未融入医院业务流程:档案管理人员未能主动参与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业务活动,对业务需求了解不足,无法为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支持。例如,在医疗质量控制、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档案资料,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2.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不足:医院对档案信息的挖掘和分析不够深入,档案信息产品的开发不足,无法为医院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例如,未能通过对患者病历档案的分析,为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与建设路径
(一)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1. 加大信息化投入:医院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扫描仪等,以满足电子档案的存储、传输和管理需求。
2. 建立一体化档案管理平台:整合医院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如HIS、EMR等,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共享,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逐步建立医院的数字档案馆。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实现档案的永久保存和便捷利用。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1. 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档案学、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拓宽其知识面。同时,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水平。
2. 鼓励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鼓励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医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
经费保障,激发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3.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档案安全管理
1. 完善档案存储环境: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改善档案存储条件,配备防火、防潮、防虫等设施设备,确保纸质档案的安全存放。同时,对档案库房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2. 加强电子档案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制度,采用数据加密、备份恢复、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漏洞。
(四)优化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
1. 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院档案工作。明确档案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
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细化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档案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深化档案与医院业务的融合
1. 参与医院业务流程: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融入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业务活动中,了解业务需求,为业务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支持。例如,参与医疗质量控制、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档案资料。
2. 开展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加强对档案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开发档案信息产品,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通过对患者病历档案的分析,为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提供决策支持。
五、结论
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强化档案安全管理、优化档案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深化档案与医院业务的融合等路径,可以有效提高公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医院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公立医院应不断探索创新档案管理与建设的方法和手段,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发展要求,推动档案事业与医院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沙 .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与建设路径研究 [J]. 兰台内外 ,2025,(22):38-40.
[2] 黄朔 .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档案管理与建设路径研究 [J]. 黑龙江档案 ,2022,(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