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理念与方式的转变思索
王艳玲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重塑了信息传播的生态格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传播渠道愈发多元,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和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发布工作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其传统的理念与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新闻发布工作若要在融媒体时代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必须积极探索理念与方式的转变路径,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服务社会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理念的转变
(一)从传者中心到受众中心的理念转变
传统新闻发布工作以传播者为核心,多从媒体或机构视角出发,按照固定流程发布信息,忽视受众的实际需求与接受习惯。例如,部分新闻发布会仅通过文字通稿形式传递信息,缺乏对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针对性回应。而在融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性显著增强,可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信息传播过程,甚至自主生产内容。这就要求新闻发布工作彻底摒弃“以我为主”的思维,树立“受众中心”理念。在内容策划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舆情分析、用户访谈等方式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围绕民生热点、社会关切设计发布主题;在传播形式上,结合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针对年轻群体偏好短视频、中老年群体倾向图文报道的特点,定制差异化传播方案,提升信息的可接受度[1]。
(二)从单一内容发布到内容整合与定制的理念转变
传统新闻发布工作的决策多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判断,对传播效果的评估缺乏科学依据,导致部分发布内容与受众需求脱节,传播效果不佳。融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为新闻发布工作提供了精准决策的支撑,“数据驱动”成为新理念的核心。通过对用户画像、传播数据、互动反馈等信息的分析,可清晰掌握受众的地域分布、兴趣偏好、信息接收时长等特征,为内容策划与发布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某政府部门在发布民生政策前,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受众对“政策申请流程”“补贴标准”等内容关注度最高,据此调整发布重点,制作图文解读、短视频教程等内容,显著提升政策的知晓率与理解度。同时,利用数据监测传播效果,实时跟踪信息的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及时发现传播中的问题并优化调整,实现新闻发布工作的科学化决策。
(三)从滞后反馈到实时监测与反馈的理念转变
传统新闻发布工作中,技术多作为辅助工具,如文字排版、图片处理等,未充分发挥技术对传播的创新作用。融媒体时代,技术不再是“配角”,而是推动新闻发布工作革新的核心动力,“技术赋能”理念成为关键。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内容生产的高效化,例如利用 AI 自动生成简讯、智能剪辑新闻视频,缩短内容制作周期;另一方面,通过 VR、AR、H5 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传播场景,如某媒体在报道重大工程建设时,采用 VR 技术还原施工场景,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工程进展,大幅提升信息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增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溯源性,有效防范虚假信息传播,为新闻发布工作的公信力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方式的转变
(一)利用多元平台实现全方位发布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是“平台分散、受众细分”,单一平台难以实现信息的广泛覆盖。新闻发布工作需打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整合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多元平台,构建“中央厨房”式的发布矩阵。不同平台根据自身属性承担差异化功能:微信公众号侧重深度报道与政策解读,发布长篇图文内容;微博适合实时发布动态信息,通过话题设置引发公众讨论,如在重大活动期间开设《XX 事件最新进展》话题,吸引用户参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 1-3 分钟的短视频形式,直观呈现新闻核心内容,如将新闻发布会的关键内容剪辑成短视频,配合字幕与解说,提升传播效率;学习强国平台则聚焦权威信息发布,传递主流价值观。通过多元平台的协同联动,实现“一次生产、多元分发”,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覆盖不同圈层的受众。
(二)采用融合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传统新闻发布多以文字、图片为主,表现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受众注意力。融媒体时代,融合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方式,通过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VR 等多种形式,打造“立体式”新闻产品。例如,在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时,除传统文字通稿外,可制作动态信息图展示经济数据变化,制作短视频解读报告中的民生政策,开发 H5 互动产品让用户“一键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政策内容,甚至通过 VR 技术还原报告起草过程,增强信息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此外,直播形式的应用也成为融合传播的重要手段,如某市政府将新闻发布会改为“直播 + 问答”形式,邀请部门负责人在线回应网友提问,实时解答群众关切,直播观看量与互动量远超传统发布会,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三)加强互动与合作拓展发布空间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通过互动与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在各发布平台设置评论区、留言板、在线问答等互动环节,鼓励受众参与讨论,对受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及时采纳,对疑问耐心解答,形成“双向沟通”的良好氛围。例如,某媒体在发布民生新闻后,通过“留言点赞最高问题优先回应”的方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另一方面,深化与其他机构、媒体及意见领袖的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获取专业数据与深度分析,提升新闻内容的权威性;与主流媒体联合策划报道,共享新闻素材与传播渠道,实现“1+1>2”的传播效果;与领域内的意见领袖(如行业专家、网红博主)合作,通过其影响力推动信息传播,例如邀请医疗专家解读疫情防控政策,借助其专业形象增强信息的可信度 [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为新闻发布工作带来了深刻变革,从理念到方式的转变是新闻发布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树立以受众为中心、内容整合与定制、实时监测与反馈等新理念,以及利用多元平台、采用融合传播、加强互动与合作等新方式,新闻发布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升传播效果,在信息传播的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新闻发布工作还需不断关注技术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持续创新理念与方式,为社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助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裴 国 旗 . 论 县 级 融 媒 体 中 心 新 闻 舆 论 工 作 创 新 [J]. 中 国 报业 ,2024,(07):184-185.
[2] 陈稳 . 融媒体时代新闻网站编辑工作创新的路径分析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2,13(16):153-155.
[3] 薛海华 . 论融媒体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 [J]. 中国传媒科技 ,2021,(0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