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闻采编的三种思维方式

作者

陈长玉

山东省招远市融媒体中心 山东烟台招远 265400

怎么样办好新闻节目,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需要琢磨的问题。新闻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百家齐放,不乏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经过对新闻采编工作多年实践经验的研究,新闻工作者为了办好新闻节目,应该在进行采编工作时养成三种思维方式,即对象思维、前沿思维、逆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对于新闻采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新闻节目是否具有看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对象思维:站在观众的角度看问题

新闻写出来或者是播出来是为了给观众看的,是需要传播出去的,那如何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让观众观看新闻,甚至是将新闻传播出去呢?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了解观众,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观众的角度看问题,多想一想观众的兴趣点,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观众的注意力是比较分散的,要把新闻节目做到观众的心里去,就要播他们爱看的、关心的新闻。

① 重要新闻。新闻节目可以分为娱乐性节目和告知性节目,观众在收看新闻节目时,他们更多的是想要获取关于当今社会的信息,尤其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的最新消息和进展情况。比如,国内和国外的新冠疫情防治情况、美国大选的进展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大事件,本身就具有吸引观众注意的能力。

当然除了这些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外,每个地方都有关于自己那片土地的重要新闻。新闻工作者需要知道新闻是给谁看的,也就是弄清楚新闻的目标受众,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毕竟大众除了关注国家大事,也关心民生琐碎。比如,本地区的好人好事、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所以可以说,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时,应该将“重要性”作为是否报道的第一标准。

② 新鲜事件。“猎奇、猎新”是大众的普遍心理,大家都爱看新鲜的、有趣的事情。

这里“新鲜事件”有两层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新闻消息不管有多重要,当受众从其他地方已经了解到,那么你的新闻报道对这部分人失去吸引力,就算是对这个事件有深度和扩展的分析,也还是会损失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媒体相结合,弥补自己时效性方面的欠缺。比如,在新媒体平台创建自己的账号,随时随地发布及时的消息。二是新奇性强,一件之前没有出现或者发生过的事情总是容易引起大众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想要去观看新闻。或者对于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通过新闻节目呈现出来,同样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吸引观众的注意,获得社会关注。

③ “有用”的消息。大众观看电视新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获取知识等有价值的东西。新闻如果一味的追求“热闹好看”来博取眼球,也会失去新闻存在的意义。新闻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传播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仅仅限于某些行业的专业知识,比如疫情的防护措施。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各种资讯和消息,比如某地区的社区服务建设。新闻也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要体现社会道义和人文关怀。

二、前沿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新闻报道的都是客观事实,这一点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决维护的。但是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新闻工作者不能只看到事物或者事件的当下情况,还应该有预判的能力,有发现新事物的眼光。当一个事件已经成为热点的时候再去报道就已经晚了,新闻工作者应该培养自己的前沿思维,对先进的文化和快速发展中的事物予以高度的注意,才能第一时间抓住机会,紧跟时事,制造热点,而不是后知后觉的追随热点,往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容易获得高曝光、高关注。比如,大家在看新闻资讯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独家新闻”“独家报道”“独家采访”等,前沿思维就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新闻应当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思想上、观点上始终保持活力,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期待,获取高的收视率。

三、逆向思维:用质疑的眼光看问题

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就规定了新闻有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但是新闻并不是死板的,相反新闻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样才能在巨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被看到,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个时候还需要新闻具有逆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擅于质疑。新闻的功能除了报道消息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反映和引导舆论,所以新闻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随大众。比如,“张玉环无罪释放”这个事件各路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张玉环一家的情况,从他的家人到赔偿款的情况,都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但是对于当年事件失去孩子的两家人却鲜少报道,而凤凰网首先对当年案件受害者的家人进行报道与采访,在网络平台获得了大量关注和讨论,这就是典型的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新闻报道,而不是人云亦云,简单的“蹭热度”。逆向思维并不是要和谁对着干,它只是对于一些事件先划上一个问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起到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更好地充当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四、结语

新闻消息是大众了解社会的窗口,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但是新闻行业也存在着“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所以想要做出成功的新闻,得到观众的关注也是需要下功夫的,而新闻是否具有看点,新闻采编工作是否很好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对象思维”“前沿思维”“逆向思维”是做好新闻的基础,其实换句简单的说法就是,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新闻的目标受众,需要对新闻有足够的敏锐力,需要有对新闻提出质疑的能力。当然,新闻不是为了博关注而存在,不可脱离客观事实,需正确的反映和引导舆论,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龙河 . 新闻采编的三种思维方式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0年 .S2 期 :50.

[2] 蒋众 . 浅析时政新闻采编的思维方式 [J]. 新闻传播 ,2010 年 .12期 :92.

[3] 李海军 . 论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电视新闻采编工作 [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 年 .04 期 : 164+166 .

作者简介:陈长玉, 出生年月 :1984.02, 性别 :男, 民族:汉, 作者籍贯省市 :山东招远, 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记者, 职务:新媒体部主任,研究方向:新闻采编、新媒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