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分析

作者

滕爱荣

山东省威海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264200

前言

交通运输作为区域内,以及区域间流通的方式,其布局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与结果 [1]。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驱动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有必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交通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

1. 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 改变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业是以提供人员和货物空间位移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它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方式,促进不同地域间的人、物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高等级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也改善了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流通变得更加顺畅。

1.2 激活物流动脉

交通运输业是独立的产业门类,其依托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管道等多层次运输网络,为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物流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流通道。在该通道的支持下,各类货物可以快速集散,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高效流通[2]。此外,货物的高效流动,满足了各类组织的生产需求,进而促使其扩大规模,增加物流需求,释放出更大的物流活力,推动物流动脉被持续激活。

1.3 畅通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发展依赖的要素除了有人、物外,还有资本和信息等。交通运输业则可以方便这些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需求。例如,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速交通运输业态,可以使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穿梭于区域内和区域间,进而提高了经营决策的效率。此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间接地推动了资本和信息的流动。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高效的交通工具快速进行融资、信息交互等方面的活动,进而实现资本和信息的高效流通。

2.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

2.1 聚焦区域整体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以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前提,努力打造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首先,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保持同步。交通运输业必须紧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将交通通道、枢纽节点和运输方式的布局纳入整体经济规划之中,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分布、人口迁移、城镇化进程的有机结合。其次,高度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需求。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的依赖重点并不相同。例如,在产业初级发展阶段,交通运输业需要满足大宗物资的集散与流通需求;而在产业升级和服务业扩张阶段,则更需强调高效率、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运输方式。对此,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动态调整运输能力和服务模式,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同时,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提升运输效率和质量,为区域经济提供可靠支撑。最后,保持区域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的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常常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果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严重向部分地区集中,势必导致区域发展差距扩大 [3]。因此,在交通运输业发展路径的设计中,应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合理分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力投放和服务供给,推动交通运输的均衡发展。

2.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交通运输业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确保交通体系能够满足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的需求。首先,要明确投资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导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交通运输在产业集聚区、城市群节点、经济走廊以及物流枢纽发挥支撑作用。因此,在投资布局上,应将资金优先投向综合交通枢纽、跨区域骨干通道和多式联运节点等关键工程,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应兼顾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和项目筛选,推动整体交通网络均衡发展。其次,要创新建设方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传统依赖财政投入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庞大的建设需求,应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产业基金和专项债券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要注重智慧化和绿色化,将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感知系统应用到设计和施工环节,推动形成智慧高速公路、智能港口、绿色机场等新型基础设施,从而提高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最后,要加强运行维护和制度保障,确保基础设施长期高效发挥作用。交通设施一旦建成,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极易出现利用率下降、资源闲置甚至安全隐患。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强化设施检测、维修和升级,形成“建设—使用—维护—更新”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同时,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项目实施过程规范透明,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明确投资重点、创新建设方式和强化运行维护,交通运输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才能真正发挥效益,为区域经济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和持续的动力保障。

2.3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运输功能,而应通过多领域融合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首先,推动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的深度衔接,构建高效顺畅的供应链体系。应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完善干支线网络、建设智慧物流平台等措施,实现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提升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率和韧性。同时,要依托交通枢纽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通过运力整合与资源共享,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增强区域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与竞争力。其次,强化交通运输业与实体经济的互动融合,促进产业集聚与升级。制造业、能源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支撑,交通运输业可以通过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的联动、产业走廊和经济带的建设,推动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形成“交通 + 产业”的协同发展格局[4]。例如,依托交通走廊建立产业配套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在重要交通节点周边布局加工、仓储、商贸等功能区,提升交通对产业升级的带动能力。同时,还应注重交通与旅游、会展、文化等服务业的融合,通过提升可达性和服务质量,拓展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最后,要积极拥抱新兴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业与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深度结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交通运输业可以实现智能调度、全程可视化监管和服务模式创新,为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在绿色发展方面,要通过新能源车辆的推广、绿色通道的建设以及低碳基础设施的应用,推动交通运输与环保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绿色供应链和低碳产业链。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业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聚焦区域整体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发挥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耀中 . 探讨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J]. 中国储运 ,2023(03):205-206.

[2] 李志兵 .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调控探索 [J]. 今日财富 ,2021(8):25-26.

[3] 殷 子 娟 . 经 济 增 长 与 交 通 运 输 发 展 相 关 性 分 析 [J]. 中 国 市场 ,2022(5):69-71.

[4] 高大容 . 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市场 ,2023(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