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下文物活化利用路径研究
张艺
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626100
引言
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将从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不同路径入手,探讨具体的应用场景及其实施策略,期望为文物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意义与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然而,传统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往往面临着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大多数文物只能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呈现,观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限制。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是指借助数字化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重建、虚拟展示、互动体验等多方面的处理,以增强文物的文化传播力和展示效果,进一步促进文物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的提升。
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文物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数字化技术,文物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复原和展示,观众不再受限于博物馆的空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了解甚至互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文物的展示效果,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延长文物的生命周期,使其在面对环境、自然老化等威胁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存与传承。
此外,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和教育价值。数字化手段能够使文物的展示更加生动有趣,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亲临历史现场,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将文物与现代技术结合,看到文物的多维度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数字化文物不仅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还能通过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数字技术在文物活化利用中的应用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路径主要包括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数字展示、虚拟体验和在线互动等多个方面。首先,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是基础。数字化保护主要通过三维扫描、3D 建模等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精准的数字化建档,形成虚拟文物档案。这不仅可以在文物受到破坏或丢失时恢复其外貌,还可以通过数字存档进行长期保存。这一过程可以大大减轻文物的实物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数字扫描将文物的三维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进行后期的修复和研究。
其次,数字展示是文物活化的重要手段。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为例,该馆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浏览,了解文物的背景信息、历史价值等。在数字博物馆中,文物不仅能够高清呈现,还可以通过互动界面让观众进行详细探讨。与传统博物馆不同,数字博物馆不仅限于静态展示,它能够通过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展示,使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文物活化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采用的《飞夺泸定桥》沉浸式虚拟现实弧幕影片,采用和好莱坞电影《阿凡达》完全相同的三维全景建模和动态捕捉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重建文物的历史场景,观众能够“亲临其境”,感受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增强现实技术则能够通过手机或平板等设备,实时将虚拟文物信息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例如,观众在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时,可以通过 AR 眼镜看到文物背后的历史、制作工艺等多种信息。
在线互动也是文物活化的一条重要路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通过建立线上展览平台,观众可以在网络上实时与文物进行互动,了解文物的背景、制作工艺等信息。此外,线上互动平台还可以通过论坛、社区等形式,鼓励观众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
三、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实施策略
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实施策略数字技术为文物活化带来新契机,但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多方面支持与协作。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是基石。政府要出台鼓励文物保护与数字化结合的政策,给予资金支持与技术引导。在数字化工作初期,更应加大资助力度。如泸定县政府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相关项目中,投资 3950 万元用于展陈提升改造,投资 1850 万元开展智慧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及藏品文物收集,进一步完善馆区数字技术建设。
技术研发与跨领域合作不可或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物数字化工作需持续技术支持。科研机构、技术公司和文物保护部门应紧密合作,结合文物学、信息技术、文化传播等多领域知识,保障技术先进且可操作。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智慧博物馆建设便与多家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携手,推动项目顺利推进。
公众参与和教育普及是关键。通过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利用数字技术为教育领域提供丰富文物资源,促进文化遗产传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借助线上展览和互动平台,为公众提供丰富教育资源,提升参与感与互动体验。
四、结论
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利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数字化保护、虚拟展示、互动体验等手段,文物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还能够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提升展示效果和公众参与度。数字技术不仅增强了文物的教育价值,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为例,该馆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成功打造了独特的长征精神现代体验场所,让红色历史真正“活”起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的文物活化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活化的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田姬宁 , 么乃亮 , 黄晓雷 . 博物馆智慧服务研究述评 [J]. 旅顺博物馆学苑 ,2024,(00):275-286.
[2] 陈娴颖, 林心怡. 流动性:元宇宙视角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J].北大文化产业评论 ,2024,(00):141-155.
[3] 王丽霞 , 赵昕煜 .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路径研究 [J].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04):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