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研究
高泽宇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承紫河乡中学
引言: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化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不仅肩负传授知识的使命,更蕴含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政价值。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融入生硬等问题存在,影响育人实效。本文立足初中化学学科特点,界定课程思政及初中化学思政元素核心概念,探索元素挖掘路径,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维度设计实践方案,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为初中化学课程思政实施提供思路。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二)初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初中化学课程蕴含丰富思政元素。在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如元素周期律体现科学家探索精神,能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物质构成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化学史中,介绍侯德榜制碱法等,可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化学实验能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态度,培养合作精神。通过探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能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
(一)从化学史中挖掘思政元素
化学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道尔顿坚持不懈地完善原子学说、居里夫人在艰苦环境中发现镭的事迹,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火药等化学成就,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厚植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从化学实验中挖掘思政元素
化学实验是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规范操作仪器,能够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与严谨态度,例如在氧气制取实验中可着重强调安全意识。小组合作实验能让学生学会沟通与配合,体会团队的力量。而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则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从化学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
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讲解金属锈蚀与防护时,结合资源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联系药物调节胃酸的实例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理念;在介绍化肥的影响时,强调科学使用化学产品、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中挖掘思政元素
化学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展示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等领域的贡献,能够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原理、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
三、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达成知识、能力与思政三维目标的深度融合。知识目标着重于基础化学概念、实验操作规范以及核心原理的掌握,例如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能力目标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提升实践素养;思政目标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环保意识、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三者相互支撑,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学生既能掌握燃烧条件的知识,又能通过火灾逃生演练强化安全意识,还能结合消防科技的发展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教材知识点精准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知识点 + 思政点”的双螺旋内容结构。在化学史教学中,通过讲述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历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讲解“常见的盐”时,引入侯氏制碱法打破国外垄断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分析“化学与能源”章节时,结合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成就,树立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念。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关联,将“塑料的降解”与白色污染治理相结合,“化肥使用”与粮食安全问题相挂钩,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思政理念的具象化渗透 [1]。
(三)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实验探究法通过“氧气制取”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规则意识和分工协作能力;情境教学法借助“水污染检测”的模拟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环保的紧迫性;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假酒中毒”等化学安全事件,强化学生诚信守法的观念;项目式学习以“校园节水方案设计”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水的净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此外,通过举办化学史故事会、开展环保辩论赛、组织参观化工企业等形式,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思政内涵,避免说教式教育的生硬感。
(四)教学评价设计
建立兼顾知识掌握与思政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规范、小组讨论中的责任担当、课堂发言中的价值取向等;终结性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增设“化学与社会”主题报告、环保创意方案等实践性考核。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与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报告中的“思政反思”板块、课堂表现记录表、学期成长档案等载体,全面追踪学生的思政成长轨迹。评价结果用于动态优化教学策略,形成“目标—教学—评价—改进”的闭环体系,确保课程思政落地见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3]。
结语: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挖掘化学史、实验、知识及社会联系中的思政元素,构建科学的教学实践体系,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思政目标的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运用,让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化学教学各环节。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更培育了其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未来需持续优化实践策略,让课程思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育人效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倩, 刘克文. 基于“知识点 + 思政点”双螺旋结构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重构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2(10): 12-16.
[2] 陈芳, 胡志刚. 多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程思政中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学 , 2024(03): 45-50.
[3] 赵雪, 王秀红. 初中化学课程思政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23, 39(08): 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