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土地规划管理中多规冲突的化解机制与实践探索

作者

张宇

131182199405302615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由于不同规划的编制主体、目标、依据和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多规冲突问题较为普遍。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注重城市的发展形象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以保护耕地为首要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产业规划主要考虑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布局,可能会突破现有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这种多规之间的不协调,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项目落地难、土地资源闲置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视,解决多规冲突成为土地规划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许多地区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尝试通过建立统一的规划协调机制、整合规划数据和信息平台等方式来化解多规冲突。然而,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完善。因此,研究土地规划管理中多规冲突的化解机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规划管理中多规冲突的表现与成因

1. 多规冲突的表现形式

多规冲突在用地布局、规模控制、规划期限等方面均有体现。在用地布局上,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存在重叠,导致城市发展空间受限或基本农田被侵占。例如,一些城市在新区开发过程中,将原本规划为基本农田的区域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引发了土地利用的矛盾。在规模控制方面,不同规划对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和控制标准不一致,导致土地供应与需求失衡。产业规划可能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较大规模的建设用地需求,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基于耕地保护和资源承载能力,严格限制建设用地规模,两者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产业项目的落地和发展。在规划期限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期限不同,规划目标和发展重点也有所差异,使得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难以协调和衔接。

2. 多规冲突的成因分析

多规冲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层面上,规划编制权分散于自然资源、住建、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多个职能部门,部门间权责交叉且缺乏高位统筹,导致“条块分割”的治理格局。现行规划体系尚未完全实现“多规合一”,各类规划在法律依据、管理主体和审批程序上各自为政,权威性与协调性不足。部门在编制过程中往往基于本位主义,优先考虑职能目标与行政绩效,忽视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性与系统性,造成规划目标错位与空间落地冲突。技术层面上,不同规划采用差异化的技术标准与分类体系,如城市总体规划采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者在用地归类、精度要求与数据更新频率上难以对接,导致“图数不一”“底图不统一”等问题。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与空间坐标体系的不一致进一步加剧了数据整合难度,影响空间管控边界的精准划定。管理层面上,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估反馈与问责机制薄弱,跨部门协同监管缺失,对违规调整规划、突破控制线等行为缺乏有效制约。规划修改程序不规范,科学论证不足且公众参与机制流于形式,削弱了规划的严肃性与社会公信力,进而放大了多规之间的执行偏差与空间矛盾。

二、土地规划管理中多规冲突的化解机制与实践探索

1. 化解机制构建

构建多规冲突的化解机制需系统推进制度、技术与管理三位一体的协同改革。在制度层面,应加快建立以“多规合一”为核心的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其在空间治理中的战略引领与刚性约束作用,明确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定位、编制权限与实施责任,破除部门壁垒。设立由自然资源、发展改革、住建、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组成的常态化规划协调机构,赋予其统筹规划编制、审查、调整与冲突裁决的职能,推动规划协同决策制度化。同步制定统一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用地分类标准与空间管控规则,实现规划基础底图、控制线体系与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对接。在技术层面,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共享于一体的智能化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产业布局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一张图”管理。深度融合GIS、RS、大数据与三维建模技术,开展空间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情景模拟,提升规划科学性与预见性。在管理层面,健全规划实施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强化规划审批、用地许可与执法监察的联动管控,建立规划执行情况的定期评估与动态监测制度。规范规划调整程序,实行重大调整事项专家论证、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确保调整的合法性、合理性与透明度,切实维护规划权威性与公共利益。

2. 实践探索案例分析

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在解决多规冲突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建立了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明确了各规划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规划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发建设了统一的规划数据和信息平台,实现了各类规划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 GIS 技术对规划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对项目用地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审批和管理,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通过这些措施,该城市有效化解了多规冲突问题,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多规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制度、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解决多规冲突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构建科学合理的化解机制。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可以看到,建立跨部门的规划协调机制、统一的规划数据和信息平台以及完善的规划实施监管和评估机制是化解多规冲突的有效途径。要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未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进一步解决土地规划管理中的多规冲突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井富磊 , 周洋 , 张建廷 , 等 . 土地利用冲突化解的多元协同处理方案[J]. 区域治理 ,2025,(21):0022-0024.

[2] 石鑫 , 张洪元 , 苏梦园 , 等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的现实问题与协同优化[J]. 中国土地科学, 2024,38(05):12-20+113 .

[3] 马丹驯 , 李满春 , 金晓龙 , 等 . 面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潜在冲突检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8,38(06):298-303+377,F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