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张方园
安阳博物馆 455000
引言
博物馆作为近现代文物的主要收藏与展示机构,肩负着保护、研究和传播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如何科学管理近现代文物藏品,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充分发挥历史借鉴、教育启迪与文化交流的作用,已成为博物馆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现实必要性与时代意义[1]。
一、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现状
1. 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博物馆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中,存在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对近现代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及保护重要性的认知不够深入,导致在管理工作中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部分工作人员将管理重心过度放在古代文物上,对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研究等环节重视不足,未能建立起全面的管理思维。
2. 设备水平较低
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设备配置方面,部分博物馆的设备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精细化保护与管理的需求。目前所使用的部分存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较为陈旧,功能单一,无法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精准、实时的监测与调控,对于一些材质特殊、易受损的近现代文物,如纸质文献、纺织品等,难以提供稳定适宜的保存条件。
3. 缺乏专业人才
一些博物馆在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领域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既缺乏具备扎实文物保护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也缺少精通现代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在近现代文物的修复技术、数字化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难以高效应对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二、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的对策
1. 完善文物藏品管理制度
文物藏品管理制度是确保文物安全、有序管理及合理利用的基石。完善的制度能够规范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保障文物藏品从征集、入库到展示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从而提升博物馆整体管理效能,有效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2]。
博物馆应全面梳理现有文物藏品管理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法规与行业标准,制定一套更为细化、科学且符合本馆实际的制度体系。针对近现代文物,明确其征集标准,优先考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能反映本地近现代发展特色的文物。同时,规范出入库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每件文物的出入库时间、经手人、用途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实现全程可追溯。例如,建立专门的近现代文物管理台账,从文物征集开始,便将其详细信息,如来源、年代、材质、历史背景等录入系统,每次文物移动或使用,都在系统中更新记录,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后续研究、展示等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2. 提升文物藏品管理技术
先进的管理技术是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的有力支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引入新技术能够更精准地监测文物保存环境,实现高效的文物信息管理与展示,降低文物受损风险,更好地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环境监测方面,博物馆可进一步升级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监测设备,对近现代文物库房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测。一旦环境参数超出适宜范围,系统立即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在文物信息管理上,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不仅对文物进行高清拍照、三维建模,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智能分类、检索与分析。例如,对于近现代书画类文物,通过高精度图像采集技术,记录书画的笔触、色彩细节,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其风格特点,为研究鉴定提供更丰富数据。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物展示体验,让观众更直观感受近现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提升文物展示效果。
3. 加强藏品管理宣传引导
加强藏品管理宣传引导,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博物馆可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线上,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近现代文物知识科普文章、短视频,介绍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以及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工作成果。例如,制作系列短视频,讲述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文物的发现、征集与保护过程,吸引公众关注。线下,举办主题讲座、文物保护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公众讲解近现代文物保护要点。同时,在博物馆内设置专门的宣传区域,通过展板、实物展示等形式,向观众普及文物管理知识,引导观众文明参观,爱护文物。此外,还可开展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让公众亲身参与到文物保护宣传与实践中来,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
4. 引进现代管理技术人才
现代管理技术人才是推动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具备专业知识与先进理念的人才,能够为博物馆带来新的管理思路与技术方法,更好地应对文物藏品管理中的各种挑战,提升管理水平。
博物馆可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招聘渠道,积极引进文物保护技术、信息技术、博物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文物保护技术人才,要求其具备丰富的近现代文物修复、保护经验,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修复与保养。信息技术人才则负责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升级,提升文物信息管理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选派馆内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业务能力。例如,与本地高校联合开展文物保护技术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为馆内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文物藏品管理人才队伍。
结语
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当前呈现出多方面的现实状况,这些状况既反映了管理工作的基础与进展,也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展望未来,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逐步更新,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藏品管理有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英英 . 浅谈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J]. 中国民族博览 , 2022(8):3.
[2] 曲浩田. 浅谈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式[J]. 文存阅刊,2023(14):014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