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现代物流大厦项目提高室外种植乔木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
石达 全喜来 焦向党 曲搏涛
中建桥梁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一、引言
乔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其成活率直接影响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及经济成本。然而,实践中普遍存在成活率低、长势不良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研究表明,非适宜季节移植、根系损伤、水分胁迫是导致死亡的主因。因此,亟需系统性研究,建立规范化的技术流程,以提升工程实效。
二、乔木成活率低的核心成因分析
1. 苗木质量隐患
根系发育不良(主根过长、侧根稀少,土球松散或过小,有效吸收根不足);主干损伤(树皮破损、开裂或隐裂,影响水分运输);病虫害潜伏(根腐病、蛀干害虫或叶部病害,栽植后易爆发);长途运输胁迫(长时间失水、高温或机械损伤,加剧苗木生理衰退)。若未严格把控苗木质量,即使后期精心养护,仍可能导致缓苗失败或生长势衰弱。
2. 种植时机不当
高温干旱季节移植(蒸腾作用剧烈,根系吸水不足,易脱水死亡);严寒季节移植(根系冻结,无法吸收水分,导致生理干旱);未避开生理活跃期(如北方春季萌芽期,树体养分消耗大,抗逆性下降)。错误的移栽时机会加剧水分失衡,延长缓苗期,甚至造成整株死亡。
3. 土壤环境制约:
土壤物理结构不良(建筑垃圾回填土导致的严重板结、通透性差,孔隙度<15%) );化学性质失衡(有机质含量 <1% 的营养匮乏,pH >8.5 的盐碱化土壤);水文条件异常(地下水位
4. 栽植操作不规范:
种植穴尺寸不达标(直径小于土球 1.5 倍,深度不足导致积水);栽植前处理不当(底部未松土30cm 影响根系下扎,土球包扎物未解除阻碍新根萌发);栽植技术缺陷(根系未充分舒展呈窝根状态,覆土不实产生 20% 以上孔隙率)。
5. 后期养护缺失:
水分管理失衡(浇水不足导致土壤含水量 <12% ,或过量灌溉造成根系缺氧);固定措施不当(支撑杆数量不足或固定不牢,树体晃动幅度 >5cm 影响新根生长);病虫害防控滞后(蛀干害虫蛀蚀率 >15% 或叶部病害感染面积 > 30% 未及时处理);树冠管理缺失(未通过适度修剪控制冠幅,蒸腾量超过根系吸水能力 30% 以上)。
三、提升成活率的核心关键技术体系
( 一) 前期准备:奠定成活基础
1. 优质苗木科学选择:
形态标准:主干通直、冠形匀称;枝叶茂盛、色泽正常;根系发达、侧根多。土球规范:直径应为胸径 8-10 倍,厚度达直径 60% 以上;土球完整紧实,用草绳或无纺布包裹严密。
检疫保障:严格检疫,杜绝携带检疫性病虫害。
2. 精准把握种植时机:
最适期:落叶树优选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 前;常绿树宜在初夏梅雨季或秋季。
反季节移植策略:采用全冠移植 + 高效蒸腾抑制剂 + 遮阴网;选择容器苗或控根器培育苗。
3. 种植穴精细化处理:
尺寸:直径大于土球 60cm ,深度大于土球 30cm 。
土壤改良:清除建筑垃圾;掺入腐熟有机肥( 30% )及粗砂( 20% );调节pH 值至适宜范围(通常
)。
( 二) 科学栽植:保障根系活力
1. 规范起运与卸苗:
吊装带固定土球,严禁吊树干。 运输中覆盖篷布防风防晒,喷水保湿。轻拿轻放,避免土球破裂。
2. 标准化栽植流程:
解除土球包扎物(草绳、无纺布除外),梳理盘绕根系。 树穴底部回填改良土做“馒头形”凸起,确保根系悬空处填实。 分层回填并夯实(分层厚度⩽30cm, ),避免形成空洞。 种植深度以根颈略高于地表5cm 为宜(考虑沉降)。
3. 稳固支撑系统:
采用“三角”或“四角”支撑法,着力点加垫保护层。 支撑高度在树高1/3-1/2 处,确保防风稳固。
( 三) 精准化后期养护管理:巩固成活关键期
1. 智慧水分管理:
定根水:栽后24 小时内浇透,务必渗透至土球底部。 生长水:根据树种、天气、土壤湿度灵活调整:(1) 新芽萌发期保持土壤湿润;(2) 夏季高温早晚喷水;(3) 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技术应用:推广土壤湿度传感器指导灌溉,安装滴灌系统提升效率。
2. 树体保湿与防护:
包裹保湿:主干及主枝用无纺布包裹,减少蒸腾(尤其常绿树)。 喷施抗蒸剂:叶面喷施蒸腾抑制剂(如“施它活”),降低水分损失。 遮阴:高温季节搭设遮阳网(遮光率 70%) )。
3. 动态病虫害防控:
定期巡查,重点关注蛀干害虫(天牛)、食叶害虫及根部病害(白绢病)。预防为主,早春喷施石硫合剂。 物理防治(诱虫灯、粘虫板)与生物防治(释放天敌)优先。
4. 促根复壮技术:
定植后可浇灌生根剂(如 NAA、IBA),刺激新根萌发。 结合松土,改善根系透气性。
四、强化管理机制:确保技术落地
1. 全过程质量监管:
建立苗木进场、种植、养护验收标准,关键环节留存影像资料。 引入第三方监理,执行独立验收。
2. 专业化施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提升苗木处理、种植规范及应急能力。
3. 信息化养护平台构建:运用GIS 系统建立树木电子档案,实时监控生长状态及养护记录。
五、结论与展望
提升乔木种植成活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构建“优质苗木 + 精准时机 + 精细种植 + 智慧管养 + 严格管理”的综合技术体系:选择健壮苗木是根本;把握种植时机可事半功倍;精细化栽植操作(尤其是根系保护和土壤改良)是核心;水分精准调控和病虫害防治是保障;(5)健全的管理机制是技术落地的基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新型环保型促根保水材料;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长状态实时监测与预警;深化不同树种反季节移植的生理学研究,构建适应性更强的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 王红梅. 园林树木移植成活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 , 2020, 36(05): 112-116.
[2] 张启翔 . 园林树木学 [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22.
[3] 孙振元 , 等 . 大树移栽保活技术研究与应用 [J]. 林业科技开发 ,2019, 33(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