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豫剧《火凤凰》白鹭仙子的艺术形象塑造

作者

魏欢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火凤凰》等新编剧目的推出,豫剧艺术形象的塑造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该剧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讲述白鹭仙子为拯救苍生而浴火重生的故事。剧中白鹭仙子这一核心角色,既延续了传统戏曲旦角的表演范式,又融入了现代戏剧的创作理念,成为近年来豫剧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新形象之一。

一、角色定位与性格建构的艺术创新

白鹭仙子在《火凤凰》中的角色定位体现了“双重属性”的巧妙设计。从神话维度看,她是修炼千年的白鹭仙子,掌管着湖泽水域,具有超凡的法力和神圣的使命。从人性维度看,她又是一个充满七情六欲的“人间仙子”,会为爱情欣喜,为离别伤悲,为正义抗争。编剧李利宏通过这种“神性”与“人性”的交融,打破了传统神话角色往往流于概念化的局限,使人物既保持仙子的飘逸气质,又具备真实的情感温度。

在性格塑造方面,创作者采用了“立体化”的建构策略。首先,通过“三组矛盾”展现性格张力:作为仙子的超然与作为女性的柔情;守护自然的职责与拯救苍生的使命;个人情感的追求与集体利益的取舍。这些矛盾冲突使角色避免了平面化、单一化的窠臼。其次,运用“动态发展”的手法呈现性格成长:从最初不问世事的逍遥仙子,到为爱情涉足凡尘,再到为苍生舍身取义,性格发展脉络清晰可辨。特别是剧中“三哭”的设计(哭爱情受阻、哭生灵涂炭、哭自我牺牲),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丰富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白鹭仙子的形象塑造还体现了当代审美取向的转变。相较于传统戏曲中被动柔弱的女性形象,她展现出鲜明的主动性:主动追求爱情、主动承担责任、主动选择牺牲。这种具有现代女性特质的性格设计,反映了当代戏曲创作中性别观念的更新,使这一戏曲剧种焕发出时代光彩。

二、综合设计的创新实践

豫剧表演的“四功五法”在白鹭仙子形象的塑造中既得到传承,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在塑造这一角色时,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旦角表演程式。在身段动作上,她将传统水袖功与鸟类姿态相融合,创造出“白鹭十八式”的独特表演语汇。如“振翅式”通过双臂的波浪形运动配合腰部的柔韧扭转,既保持了戏曲程式的韵律美,又准确表现了禽鸟的形态特征。在台步处理上,创新运用“云步”与“蹉步”的结合,通过步伐的轻重缓急变化,形象地区分了仙子的腾云驾雾与凡间的行走状态。

眼神与表情的运用是这一角色表演的亮点。注重突破传统旦角“笑不露齿,怒不张目”的规范,根据角色需要大胆创新。在表现仙子初临凡间的好奇时,采用 " 转眼 " 配合微微张开的嘴唇;在表达愤怒情绪时,运用“瞪眼”与眉心的抖动;在展现牺牲前的决绝时,通过眼神的由动到静实现情感升华。这种细腻入微的表情处理,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白鹭仙子的音乐形象塑造体现了豫剧音乐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作曲家在保持豫剧音乐本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尝试。在唱腔设计上,他突破传统板式的严格限制,根据剧情需要灵活调整。如“焚身”唱段中,创造性地将慢板、垛板、飞板融为一体,通过板式转换表现角色情感的剧烈波动。在调式运用上,除了传统的豫东调、豫西调外,还适当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如在第4 场湖滨对唱中加入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手法,丰富了音乐表现力。

伴奏音乐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乐队编制在传统“四大件”(板胡、二胡、琵琶、笙)基础上,加入了古筝、箫等民族乐器,并适度运用电子合成器营造奇幻音效。特别是白鹭仙子主题音乐的创作,采用主导动机的发展手法,通过音色、节奏、和声的变化,对应角色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音乐与戏剧动作的配合展现了导演的整体构思。如第5 场“水火交锋”中,音乐节奏与武打动作精确配合,通过速度的渐快和力度的渐强,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这种“乐舞相生”的处理方式,既继承了戏曲艺术的综合性传统,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剧的表现手法,使音乐成为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

白鹭仙子的视觉形象塑造体现了传统戏曲美学与现代舞台技术的有机融合。服装设计师通过“解构重组”的方式创新戏曲服装。主体造型保留了传统戏衣的宽袍大袖特征,但在细节上大胆突破:采用渐变色真丝面料模拟白鹭羽毛的质感;在袖口、裙摆处装饰羽毛状镂空花纹;头饰设计化繁为简,以银质发簪搭配白色长纱,既轻盈飘逸又便于舞蹈表演。服装色彩的象征性运用尤为精妙:前期以纯白为主,象征仙子的纯洁;中期加入淡蓝点缀,暗示情感的萌动;后期出现红色纹样,预示牺牲的结局。

灯光设计在塑造角色形象方面运用“意象化”处理手法:用冷色调顶逆光勾勒仙子的超凡气质;用追光突出重要唱段的情感表达;用电脑灯投射水纹图案营造湖泽意境。特别是在“浴火重生”场景中,通过灯光色温从冷到暖的渐变,配合烟雾效果,形象表现了凤凰涅槃的壮美过程。这种写意化的灯光语言,既保持了戏曲的虚拟性特征,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舞台布景的多媒体运用展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型。设计师采用“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背景以投影呈现写意山水,前景设置可旋转的立体景片。通过视频投影技术,实现了荷叶舒展、火焰升腾等动态效果,为仙子表演提供了富有诗意的空间。

三、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白鹭仙子形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诠释。从精神内核看,她的牺牲精神与《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一脉相承,延续了中国戏曲“为爱牺牲”的女性形象传统。但与传统形象不同,白鹭仙子的牺牲不仅为了爱情,更是为了生态平衡和人间大义,这种升华使角色具有了更普世的价值意义。剧中通过仙子与湖泽万物的关系,形象诠释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回应了当代社会的环保议题。

该形象的创新塑造对豫剧发展具有多重启示意义。首先,证明了传统戏曲形式完全能够表现现代思想,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艺术语言。其次,展示了角色塑造中“形神兼备”的重要性:既要保持戏曲的艺术特质,又要注入时代精神。再次,体现了创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传统根基上,白鹭仙子形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作者对豫剧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结语

通过对豫剧《火凤凰》白鹭仙子艺术形象的全面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戏曲艺术形象的当代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尊重艺术本体规律的前提下寻求突破。其次,成功的角色塑造需要全方位的艺术协同,从剧本、表演到音乐、舞美,各个环节都应当服务于形象塑造。再次,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型不仅要注重形式创新,更要重视精神内涵的当代诠释。

白鹭仙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为豫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只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传统资源,地方戏曲完全能够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戴梀 . 探武旦艺术的创新体会 [J]. 中国民族博览,2020(06):106-107.

[2] 朱明杰 . 浅谈武旦表演艺术的创新理念 [J]. 戏剧之家,2019(07):27.

[3] 汪利军 . 浅谈武旦表演艺术的创新体会 [J]. 大众文艺,2015(08)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