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时代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创新策略探讨

作者

刘刚 王朝阳

承德市中心医院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引言:新媒体的快速普及正在深刻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介渠道的广泛应用,使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主动参与的意愿显著增强。传统依靠公告栏、会议简报的政工宣传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传播需求,事业单位必须顺应趋势,将线下传播与线上互动深度融合。在这种传播格局中,政工宣传的功能逐步从单向告知转向双向沟通、情感共鸣与认同建构。这一变化对宣传策略、组织管理方式、表达风格与内容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加系统和精细化的要求,推动事业单位政工宣传走向精准化、融合化和人本化。

一、当前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传播手段单

多数事业单位在政工宣传中仍大量依赖传统方式,如文件传阅、集中会议宣讲、工作简报等。这些形式虽然在过去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兴趣转移快的特点,使这些传统手段逐渐显得滞后。尤其是面对年轻一代职工,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图文并茂、节奏紧凑、形式多样的传播内容 [1]。缺乏图像、视频和互动环节的宣传信息,难以在碎片化传播环境中占据注意力入口,也难以在社交平台形成转发或讨论,导致宣传内容停留在单向传递、被动接收的初级层面,严重影响政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二)宣传内容缺乏吸引力

政工宣传内容大多侧重于政策解读、任务传达和制度说明,常常采用统一模板和官方表述,语言风格刻板、抽象,缺乏生活化和情感温度。这种内容形式难以激发受众兴趣,更难引发深度思考或情感共鸣。一些单位在策划内容时忽视了受众的年龄结构、知识背景和关注焦点,未能围绕热点问题、典型事例或先进人物进行深度包装,导致宣传内容缺少传播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与短视频、直播等生动直观形式相比时,传统文本内容更显乏味,影响政工宣传的受众触达率和影响效果。

(三)专业队伍力量薄弱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政工宣传仍以兼职人员为主,宣传人员多来自行政、办公室或其他辅助岗位,缺少新媒体传播和内容创意方面的专业背景。这些人员在应对日常宣传任务时往往缺乏系统策划能力,难以驾驭平台运营、流量管理和用户互动等核心环节。同时,缺少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使得部分人员面对新媒体技术表现出畏难心理或机械应付,难以形成创新动力。团队内缺少摄影、剪辑、策划等关键岗位人员,也使得宣传工作在内容呈现上趋于简单,缺乏创意整合与系统规划能力,制约政工宣传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组织机制与制度支撑

事业单位应从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上为政工宣传提供有力支撑。宣传工作要纳入单位整体发展规划,由主要领导牵头设立宣传协调机构,明确各部门在内容制作、平台运维、审核发布等环节中的职责 [2]。制度层面应出台宣传管理办法,细化新媒体平台使用、内容审核流程、安全管理规范等内容,确保宣传活动有章可循。绩效考核体系也需涵盖宣传成效,将新媒体传播数据、职工参与度、群众反馈等作为考核维度,激发宣传人员积极性。管理上要形成定期会议、阶段评估、责任追溯等机制,推动宣传工作常态化、系统化运行。制度保障不仅是宣传成效的基础,也是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政工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意义重大。

(二)构建多平台宣传矩阵

宣传渠道的多元化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事业单位应跳出单一媒介的限制,打造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主流平台为核心的宣传矩阵。每个平台根据其特点分别承担信息发布、互动传播、短视频输出等功能,实现内容互补和传播协同。结合工作重点、节日节点、纪念活动等,策划系列宣传专题,围绕职工风采、模范典型、党建创新等内容定期推送,提高宣传的节奏感和系统性。为提升矩阵运营效率,应安排专人管理平台账号,做好内容日程排布和评论互动维护。平台之间可以通过账号互推、主题联播等方式增强彼此导流,实现信息最大范围的覆盖。多平台运作不仅拓宽了传播渠道,也为政工宣传提供了更多表现形式和互动机会。

(三)创新宣传内容与表达方式

内容创新是提升宣传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在进行政工宣传时,应摒弃单一政策通报或口号堆砌的形式,转向讲故事、树典型、传温度的方向发展。可以深入挖掘职工成长经历、岗位奉献事迹、团队协作成果,以真实的人物和具体的场景展现组织温度,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3]。表达形式方面要紧跟传播趋势,适当运用短视频、情景剧、动态漫画、微访谈等创意手段,让宣传内容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传播生命力。宣传语言也应注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避免空洞说教和文件化表达。通过打造“有温度的内容、有人物的故事、有创意的形式”,政工宣传才能真正走进职工内心,形成认同与传播的双重效应。

(四)提升宣传队伍专业能力

政工宣传工作的高质量推进,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宣传队伍。事业单位应加强宣传岗位建设,设立专职宣传人员,推动宣传工作由兼职边缘向主责主业转变。在招聘与人才引进中,应注重具备传播、新闻、新媒体运营背景的人才,引入短视频制作、平台策划等技能型人才。对在职人员可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涵盖写作技巧、视频剪辑、数据分析、平台运营等内容,提升综合能力。宣传人员之间应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形成创意策划、内容编辑、技术制作、效果评估等分工明确的流程体系。单位可设置宣传激励机制,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与展示,激发创作热情。宣传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政工宣传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创作的关键。

(五)注重舆情引导与反馈机制建设

政工宣传工作的效果,离不开对舆论动向的把握与职工反馈的及时响应。事业单位应建立起敏感信息监测机制,及时捕捉网络动态、职工留言、舆论倾向等,识别潜在风险点。宣传部门应设立专人负责日常舆情研判,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热点问题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消除误解、稳定情绪。在反馈机制建设上,可借助问卷、小程序、线上留言板等方式,收集职工对宣传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收集的数据应纳入内容策划与调整决策中,推动宣传更加贴近职工心理和实际需求。

三、结论

新媒体时代下,事业单位政工宣传需顺应趋势,实现由内容管理向舆论引导转变,由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升级。政工宣传不仅承担政策传达,更肩负凝聚人心、引导思想的重要责任。单位应更新宣传理念,适应多元传播格局,注重精准推送。在内容方面,应贴近职工、讲好故事,增强共鸣力;在方式上,应善用新媒体平台,融合短视频、图文、互动话题等形式,不断提升传播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更好服务单位发展与职工思想建设。

参考文献:

[1]连双强 . 新媒体时代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的创新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23(22):218-220.

[2]黄星 . 新媒体时代下事业单位的政工宣传路径探究 [J]. 办公室业务 ,2024,(03):121-123.

[3]刘晨曦 . 新媒体时代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创新策略探讨 [J]. 就业与保障 ,2021,(22):19-21.

作者简介:

刘刚 出生年月:1990.8.1 性别:男 籍贯:,民族:满族 职称:助理政工师 学历:本科 学位:无 研究方向:医院宣传处工作。

王朝阳 出生年月:1996.08 性别:男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民族:汉族 职称:助理政工师 学历:本科 学位:学士 研究方向(与工作相关):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