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师生共情语境下的班级管理
卢成翔
四川省天府新区第四中学校 610000
一、定目标
底线包含在班级规则之中。全国人大代表曾说“从小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长大就会没有法律意识!”。这里提到的底线即是不能突破的规则!在制定规则是应将“ABCD”考虑进去,“A-audience”即行为主题,“B-Behaviour”即行为,“C-condition”即条件,“D-degree”为程度。在接手新班级之初,教师应该提前构思班级目标。那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以我们的大目标来带动小目标即以长期目标带短期目标。以终为始,规划清晰。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在此过程中应该清晰每个学月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重点工作是什么?这样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在生成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应告诉学生那些是决不能突破的“底线”即不能违反的原则。
二、提内功
量在小范围内处理,这保留了犯错同学的自尊也有利于班级整体氛围的维持。
参考文献:
[1] 李希贵《家庭教育指南》(2022 版)[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22.
[2]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2022 版)[M]. 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2021.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应先从自己下工作即提内功-- 学习、应用、总结。“提内功”即学习,班主任从从自己身上下功夫。善于学习的班主任不仅能管理好班级,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保护好自己。班主任要熟悉教育法规及惩戒条例才能安全、规范的看展工作。2020 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惩戒条例就明确规定了那些行为是可取的,班主任再熟悉这些法规后,处理班级工作的时候就会更有底气。看得多,学得多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通过大量的学习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多沟通
沟通的目的: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的主体包括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班科老师沟通。沟通的目的在于增进相互了解,了解是为了增进理解,最终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那么在理清沟通的目的以及沟通的主体后,我们应该如何沟通呢?什么才是高效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沟通范式。说道非暴力沟通,那么何为暴力沟通呢?暴力沟通即在沟通的过程中“忽略事实而表达观点!”如“你就是非常懒!经常不交作业!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都在陈述观点而非事实,因为“经常不交作业以及不认真”这不是直观的并且难以量化的表述。对于这类观点与之沟通的对方很难接受,沟通效果往往不理想且容易引起矛盾。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著名心里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 Σ=Σ 观察 + 感受 + 需求 + 请求 ( 语气平和 )。观察:首先描述你所看到的发生了什么事情。感受:然后表达你的感受,这可以是你的担忧或者对某件事情的反应。需要:接着指出你的需要是什么。请求:最后,给出你的请求或表达你的愿望。”(2.马歇尔·卢森堡) 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利他思维”。
四、善总结
曾有人说要想成为优秀的老师就是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同理善于反思和总结也会帮助你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总结是沉淀和固化优秀做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牵牛要牵牛鼻子,执行有力度,惩罚有温度。
(一)放大空间,增强心里张力
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说,一个班的班主任是什么样的,这个班的学生就是什么样的!根据紫格尼克效应:灵活的心里张力,学习效果更好。心里张力增强过后学生会变得自信而又从容。那么如何增加心里张力呢?示范的作用是无穷的!如果班主任情绪稳定,遇到事情有原则,温柔而坚定地解决问题。班主任老师经常通过情绪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进行。
(二)用制度而不是权利进行管理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避免班主任凭个人喜好进行管理的现象,而应该与学生共同制定规则。不因为某个学生惩罚全班学生,“连坐制度”往往是一线班主任常用且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学生因个人行为导致整个小组或班级受到惩罚,通常会使犯错的学生承受心里压力而不敢违纪。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方法在短期内看似有效。但长此以往,对于收到“连坐”的同学来说会心生不满,有种替他人“背锅”的想法。这往往是班级矛盾多发的触点。但如果用制度进行管理的话,违纪者也无话可说。因此,在制定班规时就需要全班同学参与,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三)注意运用教育机智
利他思维:稻盛和夫曾说过要把一件事情感到极致就是通过“利他思维”得以实现。班级管理也同样适用。比学生做事磨蹭,打扫卫生很迟怎么办?如果直接批评的话,效果不佳。如果运用利他思维,告诉学生。“打扫卫生时间太晚,会影响你的作业时间,那么相对你的休息娱乐时间也减少了,时间长了自己也会饿 -- 老师会心疼的!能不能提高一些效率呢?”根据实践经验,这样的表述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效果也更好,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此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表扬”应该大范围进行,这样受到表扬的同学会更有动力,同时也对其他同学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批评要多讲现象,防患于未然,少点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