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红色资源与语文教材文化性融合的教学探究
谭鹏洲 罗燕
四川平昌实验小学 四川平昌 636400,四川平昌第五小学 四川平昌 636400
一、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价值重构
1、本土红色资源与语文课程文化的契合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课文主题与平昌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紧密的关联,这些关联为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教学提供了契合点,能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文化性与感染力。巧妙地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平昌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联,并将这些本土红色文化素材融入日常教学,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汲取红色文化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2、刘伯坚纪念馆与红军石刻标语的教育特质
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育人目标之一是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刘伯坚纪念馆与红军石刻标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与这一育人目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实施路径
1、文化场景活化之——故事讲述法
比如,在日常语文课堂的课文讲解间隙,或是在主题班会等语文相关活动中,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刘伯坚早年为接济他人而借钱、送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德。还可以着重讲述刘伯坚被捕后在狱中创作诗篇、书写家书的故事,像那饱含深情与革命大义的四封家书,既有对家人的牵挂,更彰显了他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事业义无反顾的伟大情怀。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故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革命年代,真切地体会到刘伯坚烈士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2、文本深度对话之——情境创设法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若涉及到革命斗争、英雄人物等相关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模拟出刘伯坚烈士战斗或工作的场景。播放一些展现当年刘伯坚深入连队,与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谈心交流画面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到他深受官兵爱戴的场景;或者展示刘伯坚在推动冯玉祥部接受革命纲领、举行“五原誓师”时的图片,配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紧张而热烈的革命氛围,体会到刘伯坚肩负的重大使命以及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
3、实践育人转化之——实地参观法
在刘伯坚烈士纪念碑前,庄重肃穆的氛围会让学生瞬间沉浸其中。学生们向烈士敬献花篮和鲜花,在这样充满仪式感的环节里,他们内心对烈士的敬意油然而生。随后,师生代表发言,讲述刘伯坚烈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们铭记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比如刘伯坚烈士早年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毅然踏上赴欧洲勤工俭学之路,在异国他乡积极投身各类革命斗争,回国后又在诸多重要革命阶段担当重任,即便被捕后,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依然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了革命的尊严。通过现场的聆听与感受,学生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烈士为了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场景。
三、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成果体现
1、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前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板块存在短板,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到位。但在引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后,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在学习了刘伯坚烈士的相关事迹以及参观红军石刻标语园后,学生们对于描写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等主题的文章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在考试中遇到类似题材的阅读理解题目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其中的情感,答题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2、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前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不知如何选取合适的素材,内容比较平淡。如今,他们能够熟练地将本土红色文化素材运用到作文之中。有的学生在作文里描述了参观刘伯坚烈士纪念碑时的庄重场景,写道:“当我站在刘伯坚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烈士当年为了革命事业奔波忙碌的身影,他那坚定的眼神、无畏的神情好像在告诉我们,为了理想信念,一切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还有学生结合红军石刻标语园里的标语,阐述自己对革命意义的理解:“‘赤化全川’这几个大字,不仅仅是刻在石头上的简单话语,更是当年红军战士们心中燃烧的革命火焰,号召着广大群众团结起来,为了公平、为了自由而奋斗,让我深刻体会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运用这些红色文化素材,作文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也更能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3、增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显著提高。以往在语文课堂上,部分学生容易走神、参与互动较少。但当使用故事讲述法讲述红色故事,或是运用情境创设法模拟革命场景时,学生们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他们会主动举手提问,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比如在教师讲述刘伯坚烈士在狱中写下家书的故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从家书中感受到了烈士对家人的牵挂,有的则感慨烈士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热烈的讨论中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们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简介:谭鹏洲,;罗燕,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