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林业栽培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探索

作者

王文月

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义县林场管理站

1 林业栽培关键技术

1.1 林木生长环境管理

1.1.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保证林木良好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土壤管理时,相关人员要关注土壤肥力。第一,合理使用有机肥与化肥能够给林木提供足够的养分,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要定期检测土壤 pH 值,根据检测结果对土壤加以调节,使土壤保持适宜的酸碱度,以利于提高植物对营养的利用效率。第二,合理灌溉对于土壤管理来说同样必不可少。适时、适量地给林木浇水可使土壤湿度保持在适当范围内,避免土壤水分不足或过于潮湿,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第三,进行土壤管理时要注意疏松土壤,让土壤通风透气。疏松土壤有利于林木根系呼吸与生长、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能够避免土壤板结、减轻根系病害。

1.1.2 水分管理

第一,要根据不同树种及其生长环境,科学合理地确定浇水量及浇水频次,避免浇水过多或过少,以使土壤保持适合林木生长的湿度,给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要重视水分管理和保持土壤肥力相结合。水分管理并不只是简单地给林木供给水分,而要兼顾水和土壤中养分的平衡。只有水分充足,林木才会较好地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要经常测量土壤水分含量并适时调整水分管理措施。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及其他设备精确监测土壤水分变化,适时调整浇水量及浇水频次,可以为林木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1.1.3 光照管理

合理的光照能够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木产量与质量,使林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光照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能源,直接影响植物养分吸收及生长速度,因此,对林木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方向及时间进行合理调控,有助于植物更充分地利用光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另一方面,光照管理可以减少气候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夏季,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能有效减少高温暑热对林木的影响,保证林木健康生长;冬季,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强林木的抗寒性,减少低温给林木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的能量储备。

1.2 栽培技术

1.2.1 种苗选育和繁殖

在林木栽培中,种苗选育与繁殖工作直接影响林木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对各树种的特点及生长习性进行综合评价,可筛选出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特性好的种苗。好的种苗既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又能提高林业生产整体效益。在选育种苗时,要充分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及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应性强、生长潜力大的苗木。另一方面,种苗繁殖有多种途径,如播种、扦插和嫁接等。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树种特点,需选择适宜的繁殖方式培育种苗。通过对繁殖方案进行精心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种苗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为林木后续健康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1.2.2 施肥管理

施肥时,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树木生长需要,以及施肥时机与方式等 [4]。第一,掌握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制订合理的施肥计划的关键。不同种类的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同,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肥,才能为树木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第二,树木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需求,这是制订施肥方案的另一依据。例如,在林木生长旺盛期,尤其是春、夏两季,林木需要较多的养分,这时,相关人员要及时补施充足的肥料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的抗逆能力;在树木休眠期,应适当减少施肥量,避免养分浪费及土壤污染。第三,相关人员还要选择合理的施肥时机与恰当的施肥方式。合适的施肥时机可使养分利用率最大化,恰当的施肥方式能够保证肥料被充分吸收和利用,以免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 病虫害防治

2.1 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

第一,要加强培训。技术培训对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增强林业从业者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才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可以开展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举办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病虫害防治能力。第二,要制订病虫害应对预案。一旦出现病虫害,就要根据预案开展防治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病虫害,防止其扩散。第三,要建立健全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病虫害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2.2 病原鉴定与防治

只有准确识别病原,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第一,在实际工作中,科研人员要深入研究各类病原微生物,探索其传播途径及侵害规律,以帮助林业从业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例如,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提高病原的识别速度和精确度,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支持。第二,相关人员要以病原鉴定为基础,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制订科学的防治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在短期内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但是长期施用不仅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相关人员应重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引进天敌、寄生虫及其他益生菌等,对林木病虫害进行防治。

2.3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林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非常重要。在实践中,相关人员不能只重视单一病虫害的防治,还要注意多种病虫害的互相影响与联防联控。由于不同病虫害可能共生共害、相互影响,造成病害传播复杂化,所以,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策略不仅能降低防治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此外,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还要与林木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工作相结合,如通过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和喷施植物营养液,可增强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进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应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作用。生物防治技术逐渐成为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选择。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使用天敌、昆虫病原体、寄生虫以及生物制剂等来防治病虫害。与传统化学农药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更安全、更环保,对环境及人体伤害小,且防治效果更持久、防治范围更广泛。然而,生物防治技术面临生物制剂稳定性低和应用成本高的挑战,因此,相关人员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生物防治技术研发水平,优化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效果,以更高效地防治病虫害。

3 结束语

加强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对于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技术创新研究,持续提高林业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助力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化洋. 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2):152-153.

[2] 黄朝晖 . 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J]. 河北农机,2023(1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