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工程项目中的危化品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赵丽丽

身份证号:150304198311193024

引言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化工工程项目中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其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危化品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加强化工工程项目中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是化工行业实现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工工程项目危化品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为主是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首要原则。在化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需将安全管理工作前置,从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对危化品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与预判。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日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使安全预防理念贯穿于危化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全过程管理原则

危化品安全管理涵盖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遵循全过程管理原则,对危化品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管控。在生产环节,严格把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储存环节,确保储存设施符合安全标准,落实分类储存、专人管理;运输环节,选择具备资质的运输单位,规范运输车辆和人员管理;使用环节,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废弃处置环节,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危化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可控。

(三)责任明确原则

明确各方安全管理责任是保障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化工工程项目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输单位等多个主体,每个主体都应在危化品安全管理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主导者,需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危化品的规范管理;监理单位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责;运输单位则要保障危化品运输过程的安全。同时,企业内部也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二、化工工程项目危化品安全管理核心要点

(一)危化品储存管理

危化品储存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储存场所的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且要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储存设施需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爆、防腐、防泄漏等功能,根据危化品的特性,合理设置储存方式和储存条件,如分类存放、控制温度湿度等。同时,建立完善的储存管理制度,对危化品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登记,定期检查库存数量和状态,防止危化品被盗、丢失或误用,确保储存环节的安全。

(二)危化品运输管理

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强、风险因素复杂等特点,运输管理至关重要。运输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运输车辆要符合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置器材。运输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危化品的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在运输路线规划上,要避开人口密集区、交通繁忙路段和环境敏感区域,严格遵守运输操作规程,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泄漏等事故,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

(三)危化品使用与操作管理

在化工工程项目中,危化品的使用和操作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熟悉危化品的性能、用途和操作规程。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方法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加强对使用场所的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通风、消防、防护等设施,定期对使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危化品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

三、化工工程项目危化品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提升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涵盖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为危化品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手段为危化品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在危化品储存容器、运输车辆及使用设备上部署各类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压力、气体浓度、地理位置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与传输,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感知网络,确保危化品状态尽在掌握。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对海量的监测数据、历史事故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精准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如识别出设备故障高发时段、评估运输路线的风险等级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让系统具备自主学习与智能决策能力,可自动识别异常行为模式,快速生成应急处置建议。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将这些技术有机整合,实现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三)强化应急管理与救援能力建设

应急管理作为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关键防线,是降低事故危害的核心环节。企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时,需充分考虑危化品特性、项目工艺流程及周边环境,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泄漏、火灾、爆炸等不同事故类型,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人员疏散路径、职责分工等内容。定期组织实战化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检验预案在指挥协调、信息传递、现场处置等环节的可行性,及时查漏补缺,优化完善。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通过系统培训与常态化演练,使其熟练掌握危化品事故处置技术与救援装备操作。同时,根据危化品种类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足量储备防毒面具、堵漏工具、灭火器材等应急物资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处置,将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降至最低。

结束语

化工工程项目中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只有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全过程管理、责任明确等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危化品储存、运输、使用与操作等核心要点,并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强化应急管理与救援能力建设等优化策略,不断提升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危化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化工行业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清新,贾远超,王荣海.化工工程项目中的危化品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化工管理,2025,(13):90-93.

[2]周誉东.依法筑牢危化品的安全底线[J].中国人大,2025,(01):39.

[3]福建省危化品安全管理及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J].安全与健康,202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