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电商起源与发展
许四海
身份证号:429004198311263675
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品流通网络与营销模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也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其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本文对中国跨境电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跨境电商的起源背景
(一)传统贸易模式的局限性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之前,我国中小规模的消费品跨境交易多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成本较高,物流周期较长,资金成本较高。比如中国制造的手机支架,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线下零售价格通常是中国工厂的5-15 倍,呈现出传统贸易模式下的“ 高盈利、低效率” 的特征。
(二)改革开放与全球化机遇
自1978 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面临着更好的国际大环境,以及稳定的商业环境和劳动力红利,使得海外企业纷纷把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通过“ 三来一补” 和“ 代工” 的方式,融入国际化市场,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与技术储备。1992 年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使我国的私营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为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随着 1995 年全球贸易组织(WTO)的建立,2001 年中国获得了最惠国待遇,降低了关税,提高了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国内公司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的生产基地,这也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内公司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
(三)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从 1990 年到 2000 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革命,颠覆了消费品的全球流通网络、营销模式、支付模式、与服务模式。1996 年ICQ 即时通讯成立,1998 年 Google 成立,2002 年领英成立,2004 年 Facebook等社交新媒体的兴起与普及,平台性互联网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在消费品流通领域逐渐形成美国平台+中国供应链生态的新商业模式。中国厂家可与全球消费者直接沟通,网上获渠获客,不再只能依赖传统本地渠道,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完成了技术与基础设施的准备。
二、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
(一) 蓄势积累期(1990s-2000s)
在这一阶段,中国本土企业主要以贴牌、代工为主,营销端依赖展会销售和国内批发城贸易档口获客。该模式存在外商选品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低,以及中国企业利润获取极低、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2]。阿里创业团队于 1998 年成立服务对外贸易的 B2B 平台,推动外贸从线下走向线上,为中国跨境电商的探索积累了基础。
(二)红利期与野蛮生长期(2000s-2010s)
2000 年,eBay 在美国首次推出跨境电商业务,标志着跨境电商进入商业化阶段。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加速发展。2010年以后,以阿里巴巴、亚马逊为代表的平台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开放供应端,优化供应链服务,完善基础设施,跨境电商成为创业的风口行业。
在这一阶段,跨境电商卖家市场角色清晰,产品以轻工业服装、鞋类、五金类、3C 电子产品为主,卖家成长模式简单,主要策略是“ 铺货” ,中国品牌类产品占比较少。
(三)大卖洗牌期与裂变转型期(2018 年至今)
从2018 年开始,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开始下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互联网流量费用越来越高,中国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激烈的竞争。为获取竞争优势,电商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转型,例如加强自身的销售能力与供应链能力,增加 SKU 数量,向品牌转型,建立独立站等。
在这一时期,跨境电商商家更多地关注对市场的需求趋势的了解,强化商品选择的能力,同时也在开拓新的商品区域。目前,很多销售商都在积极地打造自己的品牌,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队伍。与此同时,独立站的运营模式也开始出现,商家通过对流量的把控,减少了流量的消耗。
三、中国跨境电商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 颠覆传统出口模式
在传统上,中国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跨境交易通常采用的是委托代理的方式,这一模式涉及多个中间环节,造成了信息交流、物流、资本等成本较高的问题。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中国制造商可以与国外客户进行直接交流,从而减少了中间商和贸易费用[3]。这样的直接交流,不但提升了资讯的传达效率,也让制造商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进而调整生产策略,提升市场反应能力。跨境电商的出现,为中国的制造业打开了一条更便捷、更高效的出口之路。
(二)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中国的制造企业已由过去的贴牌、代工模式向自主创新和品牌化转型。中国企业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理解他们的需要与喜好,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与创新[4]。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研发模型,促进了我国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的升级。同时,也推动了制造企业供应链的优化与集成,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柔性。这三个方面的改变,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价值链上的位置。
(三)促进品牌国际化
跨境电商是中国制造企业“ 走出去” 的一个重大契机。中国的品牌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直接展示,从而提高其品牌的认知度与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品牌也有机会与国外的消费者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的需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5]。很多中国的品牌都是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成功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品牌的国际化进程,不但增强了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能力,而且也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四、结论
中国的跨境电商产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历程,从蓄势积累道红利期与野蛮成长期,到目前的大规模销售洗牌和裂变转型,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出口贸易方式,大大缩短了新创企业的研发时间与市场需求,同时也对中国制造产业升级与品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随着全球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跨境电商产业仍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和品牌的国际化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从业人员也要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更好地适应全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阮柳青, 李照萍, 刘慧娟, 等. 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数字营销策略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25, (11): 27-30.
[2]胡慧茵. 以跨境电商为载体 中国和东盟可探索构建共同市场[N].21 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005).
[3] 汤莉. 中国跨境电商 B2B 迈入竞合新周期[N]. 国际商报,2025-04-29 (003).
[4]林玉瑜. 跨境电商赋能中国企业品牌出海的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5, 41 (02): 42-48.
[5]宁莉. 论跨境电商时代中国酒产品出口的挑战和机遇[J]. 中国酒,2025, (03):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