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玉米种植管理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作者

王立健

乐陵市寨头堡乡人民政府 山东德州 253600

引言: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管理方法不科学以及病虫害多发等问题,经常会导致玉米的产量下降或者品质不达标,这不仅会影响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甚至对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广大农民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种植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及加强玉米病虫害的管理,为玉米的高产和增产做出贡献。所以,加强玉米种植管理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的种植以及田间管理方法

(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玉米种子的选择、玉米种子的前期处理以及整地工作。其中玉米种子的选择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审定推广的优质品种。比如,黄淮海地区可选郑单 958、先玉 335 等。玉米种子的前期处理需要经过晾晒和拌药两个重要的环节,玉米种子在播种前经过2 到 3 天的晾晒能够有效提升发芽率,用吡虫啉、戊唑醇等药剂和玉米种子混合搅拌能够有效防止地下害虫以及丝黑穗等病症。在玉米种植之前还应该进行整地工作,一是要对预备土地进行深耕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耕地深度一般在 25 到 30 厘米。在耕地的过程中应该施入底肥,施肥方法为每亩腐熟农家肥3 到5 方 + 复合肥 40-50 千克。最后将耕过的土地耙平和压实,做好播种准备。

(二)玉米种植的播种要点

在播种环节需要注意的要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播种时间的选择。常见的玉米播种时间主要有春播和夏播两种方式,春播是在三、四月份,地表温度能够稳定在 10–12C 的时候就可以播种;而夏播则是小麦收割完成以后进行抢墒播种,播种时间大概在六、七月份。另一方面,当前的玉米播种方式多是机械播种,播种密度一般为行距 50 厘米、株距 20厘米,每亩地大约6500 株,这样能够在保证玉米通风采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土地;播种深度根据土质的不同也有所区别,黏土深度为 3 到 4 厘米,沙土深度略深为5 到6 厘米。

(三)主要的田间管理工作

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首先,是苗期的田间管理。这一时期需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几项,一是对缺苗现象进行补苗,5叶期的玉米苗最容易成活,所以补苗工作最好在 5 叶期完成;二是进行中耕除草,在整个苗期需要进行 2 到 3 次中耕,同时配合化学除草剂进行田间除草工作;三是在大喇叭口期喷施矮壮素以防止玉米苗的后期倒伏。其次,玉米的穗期管理主要有追攻穗肥和防治病虫害两个方面的工作,追攻穗肥主要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20 到 50 千克每亩;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防治玉米螟虫以及褐斑病等等。最后,花粒期管理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当花期遇到连阴雨的时候需要人工辅助授粉;二是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1% 尿素溶液防止早衰;三是防涝抗旱,抽雄前后的需水关键期土壤持水量需要保持在 70‰

(四)玉米种植的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法对玉米的产量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玉米在整个种植和生长期间需要四次主要的浇水,第一次是在播种完成以后,第二次是在株苗拔节时期,第三次是在抽雄时期,第四次是在灌浆期。具体的浇水方法要结合当地的水利设施,可以采用滴灌、垄膜沟灌等技术也可以进行大水漫灌。玉米施肥要结合当地的土质选择合适的肥料,主要的施肥期有三个,一是整地期间的底肥,二是拔节期的追肥,三是大喇叭口期的追肥。

(五)玉米的收获与储存

玉米的收获期一般在九月下旬到十月初,其成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离层,此时玉米粒的含水量降至 25%~30% ,就达到了成熟收获的标准。当前主流的收获方式是用机械进行收割。玉米在储存前需要进行晾晒,将籽粒含水量降至 13%~14% ,以防止发霉。此外还应该剔除籽粒中的霉变粒、破碎粒及杂质,减少虫害和霉菌滋生风险。少量玉米可以装袋储存于干燥通风处,大型粮库采用低温仓或气调储粮技术进行玉米

储存。

二、玉米种植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两种,其中细菌性茎腐病的症状为叶鞘出现水渍状腐烂,同时散发臭味;真菌性茎腐病也叫做青枯病,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变褐腐烂。可以选种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也可以用 20% 氯虫苯甲酰胺 460% 吡虫啉进行拌种,这样能够减少病菌侵入。同时,应该避免连作,注意增施磷肥和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以喷施 77% 氢氧化铜或 47% 氧氯化铜,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玉米大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褐色梭形大斑,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全株枯死。主要的防治方法除了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种子以外还可以喷施“ 新星” 等杀菌剂。

玉米小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卵圆形病斑,边缘呈现浅黄色。可以通过轮作的方法进行防治,也可以喷施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玉米纹枯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后期会形成红褐色云纹斑。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同时应该喷施5% 的井冈霉素或 50% 多菌灵进行防治。

(二)玉米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幼虫能够钻蛀玉米茎秆和果穗导致玉米减产,主要的防治方法可以在田间释放赤眼蜂,也可以在大喇叭口期喷施氯虫苯甲酰胺或毒死蜱,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会取食玉米叶片,能够导致严重减产,可以采用喷施甲维盐或乙基多杀菌素的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玉米蓟马能够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扭曲打卷,也能够导致减产。主要防治方法是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同时喷施吡虫啉或啶虫脒。

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能够啃食玉米幼苗的根部,导致整株死亡,从而造成缺苗。可以用吡虫啉或噻虫嗪进行拌种,提升种子的抗虫能力,也可以在夜间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三)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轮作倒茬防止土壤病菌积累,也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和透光条件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法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害虫的杀灭。比如,赤眼蜂能够防治玉米螟,瓢虫能够防治蚜虫等等。

化学农药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品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和进行害虫的杀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单一农药长期使用,延缓抗病虫害的药性。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成虫诱杀的方式进行害虫的杀灭。比如,杀虫灯能够诱杀玉米螟、黏虫等成虫。

结束语:

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病虫害管理技术能够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农民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采用综合方式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促进玉米的高产和丰产,促进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锋. 玉米种植管理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J]. 种子科技, 2025,43 (09): 176-178. 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5.09.059.

[2]张娜娜. 玉米种植管理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5, 28 (03): 139-140+158.

[3]李悦. 玉米种植管理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J]. 种子科技,2025, 43 (01): 174-176. 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5.01.057.

[4]任媛媛,杜冰,李玉良. 济宁市玉米种植管理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 27 (11): 132-133+136.

[5]孙欣.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流程与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综合研究分析[J]. 种子世界, 2024, (10):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