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
刘策 赵田鹏
1.身份证号:130130199603201834;2.身份证号:13012519911217851X
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畅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桥梁支座处于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承担着传递荷载、适应位移和转动的重要功能,是桥梁结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件。然而,受车辆荷载反复作用、环境侵蚀、材料老化等因素影响,桥梁支座易出现橡胶老化开裂、钢板锈蚀、脱空、移位等病害。这些病害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导致桥梁结构受力状态改变,引发梁体变形、墩台损伤等更严重问题,甚至威胁桥梁整体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传统的桥梁支座病害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检,检测人员通过目视观察、简单工具测量等方式判断支座状态,该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受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大、难以发现微小病害、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且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桥梁数量和快速检测需求。随着机器视觉、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开发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实现对支座病害的高效、精准检测,成为保障桥梁安全运营的迫切需求。
1.桥梁支座病害类型、特点及检测难点分析
桥梁支座病害类型多样,常见的有橡胶支座病害,如橡胶老化变硬、出现裂纹、龟裂,导致支座弹性降低,无法有效缓冲荷载;聚四氟乙烯滑板磨损、脱落,影响支座滑动性能。钢支座易出现钢板锈蚀、螺栓松动或断裂,降低支座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支座脱空现象则是由于安装不当或基础沉降,使支座与梁底、墩台顶面局部或全部脱离,改变桥梁受力分布。桥梁支座病害具有隐蔽性和渐进性特点,初期病害微小难以察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恶化。同时,不同类型桥梁(如梁桥、拱桥、斜拉桥)的支座结构和受力方式不同,病害表现形式存在差异。检测过程中,桥梁现场环境复杂,光照条件变化、灰尘遮挡、雨水侵蚀等因素会干扰检测数据采集;部分支座安装位置特殊,如位于桥梁底部、高墩之上,给检测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此外,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对支座病害进行定量分析和长期监测,无法及时掌握病害发展趋势,这些都给桥梁支座病害检测带来巨大挑战。
2.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设计思路
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设计融合多种先进技术,旨在实现高效精准检测。硬件设计方面,采用高清工业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构建多源数据采集模块。高清工业相机用于获取支座表面图像信息,三维激光扫描仪可快速获取支座三维形貌数据,应变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支座受力和变形情况。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 4G/5G、Wi-Fi 等,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传输。软件系统架构上,开发数据处理分析平台,集成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病害识别等功能模块。核心算法开发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改进模型,通过大量标注的支座病害图像数据进行训练,使模型能够自动学习支座病害特征,实现对不同类型病害的准确识别;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增强、去噪、分割等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和特征提取准确性;结合传感器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支座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对支座病害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与功能
在系统实现过程中,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至关重要。根据桥梁支座的结构特点和安装位置,合理布置高清工业相机和传感器,确保能够全面获取支座信息。软件系统开发基于 Python、 C++ 等编程语言,结合OpenCV、TensorFlow 等开源库,实现数据处理和算法功能。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可快速获取支座图像、三维数据、应变位移数据等多源信息;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降噪、归一化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病害识别模块利用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自动识别支座的橡胶开裂、钢板锈蚀、脱空等病害,并标注病害位置和类型;系统还可根据病害识别结果和历史数据,对支座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生成评估报告,当检测到严重病害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养护人员进行处理。此外,系统支持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便于对桥梁支座病害数据进行长期管理和分析。
4.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案例验证
以某高速公路大桥为例,验证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有效性。该桥为多跨连续梁桥,支座数量众多,传统检测方式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在应用智能检测系统时,首先对桥梁支座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高清工业相机获取支座高清图像,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支座三维模型,传感器实时监测支座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系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快速识别出部分支座存在橡胶老化开裂、钢板轻微锈蚀等病害,并精准定位病害位置。通过与人工复检结果对比,系统对常见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达到 92% 以上,检测效率相比人工检测提高了 80‰ 。同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对支座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病害发展趋势,为桥梁养护部门制定维修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保障了桥梁的安全运营,验证了该智能检测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本文完成了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分析了支座病害检测难点,提出系统设计思路并通过案例验证其有效性。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桥梁支座病害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目前系统在复杂环境适应性、微小病害识别精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系统功能,推动桥梁支座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桥梁安全运营筑牢技术防线。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基于深度学习的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多种表观病害智能检测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4.DOI:10.27263/d.cnki.gqudc.2024.000239.
[2] 吕洪雷. 公路桥梁结构病害检测及处治方法分析[J]. 交通世界,2024,(Z2):297-299.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4.z2.092.
[3]李森.高速公路桥梁支座病害检测及维修处治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2):217-219.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3.2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