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智能检测算法研究

作者

李佳睿 韩慧

1.身份证号:130525199708020010;2.身份证号:130183199101201984

混凝土结构凭借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在建筑、桥梁、水利等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受材料特性、环境因素、荷载作用等影响,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问题。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结构承载力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混凝土结构裂缝,对评估结构健康状态、制定维护策略至关重要。传统的混凝土裂缝检测方法,如目视检查法、超声检测法、渗透检测法等,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或简单的物理检测手段。目视检查法受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大,效率低且难以发现细微裂缝;超声检测法、渗透检测法等虽能检测内部裂缝,但存在检测成本高、操作复杂、适用场景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大规模、快速检测的需求。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可自动学习图像特征,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智能检测。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智能检测算法研究,对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推动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结构裂缝特点与智能检测难点分析

混凝土结构裂缝具有形态多样、分布复杂的特点。裂缝宽度、长度、走向各异,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网状分布;裂缝深度也有所不同,部分为表面裂缝,部分则深入结构内部。此外,裂缝所处的背景环境复杂,混凝土表面的纹理、污渍、水渍,以及钢筋锈迹、施工缝等,都可能干扰裂缝识别,增加检测难度。在实际工程中,光照条件变化、拍摄角度差异等因素,会导致采集的裂缝图像存在亮度不均、视角变形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检测算法对裂缝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同时,不同类型混凝土结构(如建筑墙体、桥梁梁体、大坝等)的裂缝表现形式和检测要求各不相同,通用的检测算法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工程需求。而且,混凝土裂缝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动态性,初期裂缝细微不易察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展,这要求检测算法不仅能准确识别现有裂缝,还需具备对潜在裂缝的预测能力,这些都给混凝土结构裂缝智能检测带来了巨大挑战。

2.现有深度学习算法在混凝土裂缝检测中的应用与局限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衍生模型在混凝土裂缝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CNN 通过卷积层、池化层等结构自动提取图像特征,能够有效识别裂缝目标。例如,经典的 AlexNet、VGGNet 等网络模型,通过多层卷积操作,学习裂缝的纹理、边缘等特征,实现裂缝初步检测。U-Net 网络模型以其对称的编码器 - 解码器结构,在语义分割任务中表现出色,可对裂缝区域进行精确分割,获取裂缝的完整轮廓。然而,现有深度学习算法在混凝土裂缝检测中仍存在局限性。一方面,网络模型参数量大、计算复杂,导致检测速度慢,难以满足实时检测需求;另一方面,在复杂背景和光照变化条件下,模型的泛化能力不足,容易出现裂缝漏检、误检现象。此外,现有的数据增强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充分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情况,导致模型训练数据多样性不足,影响检测精度。而且,多数算法仅关注裂缝的识别与定位,缺乏对裂缝宽度、深度等量化信息的准确分析,难以全面评估裂缝对结构的影响程度。

3.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裂缝智能检测算法优化与改进

为提升混凝土裂缝检测效果,对深度学习算法进行优化与改进。在网络模型构建方面,设计轻量化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通过减少冗余层、优化卷积核参数等方式,降低模型计算量,提高检测速度。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如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模块,使网络更加关注裂缝特征,增强对复杂背景下裂缝的识别能力。数据增强策略上,采用多种增强方式结合,除传统的旋转、缩放、翻转操作外,还引入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模拟裂缝图像,丰富训练数据多样性,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在特征提取与处理环节,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技术,融合不同层级网络提取的裂缝特征,既保留裂缝的细节信息,又获取全局语义信息,提高裂缝检测精度。优化模型训练方法,采用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策略,根据训练过程动态调整学习率,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引入迁移学习,利用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的模型参数初始化网络,减少训练时间和数据需求,提高模型训练效率。

4.混凝土裂缝智能检测算法的实验验证与效果分析

构建混凝土裂缝数据集用于算法实验验证,数据集包含从实际工程中采集的不同类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裂缝图像,同时通过数据增强技术扩充数据规模。将改进后的深度学习算法与传统 CNN 算法、U-Net 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采用精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评估检测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精确率达到 92.5% ,召回率为 91.2% ,F1 值为 91.8% ,均优于传统算法。在复杂背景和光照变化条件下,改进算法仍能准确识别裂缝,有效降低了漏检和误检率。通过对裂缝图像的定量分析,改进算法还能较为准确地计算裂缝宽度等参数,为结构健康评估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的深度学习算法在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准确性、鲁棒性和实用性方面有显著提升,验证了算法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结束语:本文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智能检测算法研究,分析了检测难点,改进了现有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效果。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算法有效提升了裂缝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但目前算法在复杂环境适应性、裂缝深度准确评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算法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推动深度学习技术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建筑结构安全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倪彤元,南晓鹤,刘强,等.基于改进 SSD 识别混凝土表面裂缝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5,53(03):237-243.

[2]孟兆军,郇国旗,牛宏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5,(10):88-91.DOI:10.13612/j.cnki.cntp.2025.10.043.

[3]周水兴,罗成,周琳淇.基于BS-YOLO11模型的混凝土桥梁裂缝识别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25,41(02):119-126.DOI:10.13607/j.cnki.gljt.2025.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