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传统手工艺纪录片的地方化呈现文献综述

作者

姚擎昕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一、关于传统手工艺纪录片的研究

通过查阅这些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关于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以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作为直接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一种是在研究非遗纪录片时涉及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属于非遗的一大类型,因此,国内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大部分都和非遗有关;第三种是研究工匠精神、工匠形象塑造时涉及传统手工艺,因此,在研究纪录片中的工匠精神、匠人形象塑造时,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经常会作为研究对象。

( 一) 传统手工艺纪录片视听语言方面的研究

吴金娜和何红泽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影像传承》中从平实的镜头语言、地域文化与原生态之美的技艺以及情感故事三个方面分析了影片《寻找手艺》,解答了手工艺是如何通过双手与智慧诞生的这个问题,呼吁大众重视对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康健的《论人物类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及其功能》中,结合毕业作品从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声画关系这三个方面总结出视听语言在人物类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表达作用,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客观的创作依据。高娇娇在《手工艺题材纪录片中镜头语言的应用研究》中摒弃了以往的思维方式,认为镜头语言在主题表达、细节表现和二次创作三个层面上,使得影片更具纪实性。作者又用景别、运动方式和用光技巧三种表达方式论述了镜头语言特征。唐影在《传统手工艺非遗纪录片视听语言的创作研究》中结合个人作品,从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声画关系等角度对视听语言的作用与意义进行详细论述。

( 二) 传统手工艺纪录片叙事方面的研究

康一然在其硕士论文《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纪录片叙事研究》中从叙事手法、叙事内容、叙事语言三个维度并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论述,希望引起受众们的情感接受。兰晓霞的论文《传统手工艺非遗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研究》,以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手工艺非遗纪录片和故事化叙事的概念、故事化叙事内容、故事化叙事技巧、故事化叙事语言以及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五个方面,对传统手工艺非遗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进行分析与研究。张朝阳和程原在《聚焦手艺人:传统工艺纪录片中的双文化叙事研究》中探讨手艺人双文化身份类型,解析了传统手工艺纪录片双文化叙事的四个叙事维度,即遭遇矛盾、分类分析、分化矛盾和内容整合。提出将认知判断交给社会,将手艺人的生存矛盾转化为历史转型记忆的启示。

王冠宇在《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这篇论文中主张通过内容与形式对叙事进行探究。其次针对叙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种类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让传统手工艺被更多人所接纳和喜欢。高忠严和关旭耀共同写作的《从〈寻找手艺〉谈影像叙事对非遗的传承》肯定了纪录片中叙事在手工艺传承中发挥的营造传承空间和书写故事的作用,也对目前所出现的同质化、过度包装等问题进行了反思。闫星宇的硕士论文《剪纸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从传统手工艺中的剪纸这一类型入手,梳理了剪纸题材纪录片的现状,从叙事策略和叙事影像技巧两方面,对剪纸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进行分析。

( 三) 传统手工艺纪录片中人物形象研究

人物形象研究是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近两年热门研究方向,究其原因在于以往的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重在讲述手艺发展历史,展示手艺制作过程,而近几年的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开始关注手艺人,挖掘人物故事,并且手艺人形象也更加多元。何孟阳在硕士论文《手工艺题材纪录片中新手艺人形象建构研究》中,以手工艺题材纪录片中的新手艺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像文本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新手艺人形象,梳理形象建构的理论方法。司凡凡在论文《传统手工艺题材微纪录片人物形象建构研究》中,首先对传统手工艺纪录片与微纪录片进行相关概念梳理,然后从真实性、工匠精神、艺术性三个维度着手,重点讨论传统手工艺题材微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建构的原则,第三章从手艺人形象建构策略方面研究,从生活场景到情感世界,从内到外,建构出一个灵活生动的手艺人形象,第四章从影像语言、声音语言、视听关系等角度对具象化建构手艺人形象进行阐述。

二、关于地方化影像的研究

( 一) 对纪录片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集中在对纪录片的研究上,对微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研究较少。如马小懿在《地域特色文化的纪录片表现研究》文中从纪录片对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意义、表现手法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三个方面分析了纪录片对于地域特色文化传播的思考,在传播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描写人物,去反映一种文化现象,将地域文化放在一个客观的环境下去思考。于继勇在《小议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表达》文中,通过分析一些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揭示了地域文化特色在纪录片中的价值,要想抓住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必须找到体现它的符号性标记,这些标记本身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牛光夏在《齐鲁文化的影像档案——探析山东电视纪录片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发展》一文中,主要从山东电视纪录片承载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创作现状与发展走向这两个方面把地方文化特色与主流文化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纪录片的发展。

( 二) 对纪录片与地域形象的研究

我国地域类纪录片除了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外,更多的集中于对地域形象的建构上。房宁在《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近年来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一文中通过对近年来陕西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的梳理,将“纪录片”、“陕西历史文化”、“传播影响”这三者联系起来,分析了大众传媒时代下的主流媒体的传播行为方式,归纳总结出以纪录片为载体的陕西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提升陕西历史文化的影响力。武志泉在《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先对区域形象做了简要说明,他认为区域形象就是人们对一个地区的感受或印象,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通过研究山西题材纪录片对山西地域形象的传播,将山西形象建设与纪录片传播相结合,给予了山西地域形象塑造一些宝贵的意见。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纪录片对于某一地区地域形象的建构上,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地域形象,但没有进行整体的分析,更像是对地域的宣传。

三、结语

因此,笔者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纪录片的影像从景别、角度、构图、光线、运动方式、字幕等方面做出探究,寻找传统手工艺纪录片中,地域文化的影像化表达方法,明确如何在传统手工艺纪录片中运用画面和声音语言更好地表达地域文化、讲述传承人的故事、传递人物之间的情感,使之在今后创作出更优质的传统手工艺纪录片。

参考文献:

[1] 宇恒 . 传统手工艺题材纪录片的发展问题探析 [J]. 中国电视,2019(03) :107-109.

[2] 宋雨非 . 央视微纪录片的地域文化表达研究 [J]. 声屏世界,2019(03) :107-109.

[3] 王旭智 .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研究理论综述 [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68-70.

[4] 刘畅. 地域性传统手工艺纪录片创作研究 [D]. 河北:河北大学,2018.

[5] 陈成梅 . 具有地域特色的微纪录片叙事研究 [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