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作者

苏翠宏

泉州市洛江区马甲第二中心幼儿园 362014

引言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然而,当前许多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脱节,教育方式单一、刻板,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生活化情境创设强调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构建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和践行文明礼仪。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因此,开展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所选择的内容过于抽象、成人化,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例如,有些教师会给幼儿讲解一些过于复杂的礼仪规范,如商务礼仪、外交礼仪等,这些内容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无法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幼儿对文明礼仪教育缺乏兴趣。

(二)教育方式形式化

许多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采用说教式的方式,教师单纯地向幼儿灌输文明礼仪知识,让幼儿死记硬背礼仪规范。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实践,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育环境缺乏生活化氛围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缺乏文明礼仪教育的元素,没有为幼儿营造出浓厚的生活化礼仪氛围。例如,幼儿园的走廊、教室等场所没有张贴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文明礼仪图片、标语等,无法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模拟家庭生活情境

1. 围坐餐桌学分享

活动区的小桌上铺着格子餐布,摆着带小熊图案的塑料碗勺,绒布玩偶 “爷爷奶奶” 坐在主位。老师先讲《小兔分萝卜》的故事,再请孩子们轮流当 “爸爸妈妈”。当 “妈妈” 端来积木 “饺子”,老师轻声问:“该先请谁吃呀?” 有孩子伸手抢 “饺子” 时,就笑着说:“弟弟的小碗还空着呢。”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里,孩子们慢慢学会夹菜不越界、嘴里有食物不说话。

2. 睡前时光懂关怀

用小床垫和棉布被布置出卧室角,老师抱着布偶 “宝宝” 念绘本。故事结束后,老师故作疑惑:“天黑了,该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呀?” 有孩子奶声奶气喊 “晚安”,就顺势教大家轻轻盖被角、走路踮脚尖。还能加入 “叠袜子” 游戏,让孩子们把彩绳袜配对整理,在动手过程中体会 “帮妈妈做事” 的温暖。

3. 门铃响了学待客

娃娃家的木门挂上风铃,茶几上摆着卡通纸杯和塑料水果。老师拎着布制水果篮敲门,引导 “小主人” 拉开门时说 “请进”。有孩子把积木汽车全抱怀里时,老师就指着客人的布偶问:“熊猫阿姨会不会想玩你的小车呀?” 孩子们在递水、分享玩具的互动里,渐渐记住了送别时要挥挥手说 “下次来玩”。

(二)再现校园活动场景

1. 楼梯转角的小约定

在楼梯台阶贴彩色脚印贴纸,用毛绒玩具堆成 “小障碍”。老师带着孩子们玩 “蚂蚁搬家” 游戏,每人捧着积木块当 “粮食”。有孩子想从左边跑上去时,老师指着脚印说:“看看小蚂蚁都走哪条路呀?” 遇到 “搬运” 玩具的同伴,就引导大家说 “你先过”。孩子们在小心翼翼的传递中,慢慢记住靠右走、不推挤的安全守则。

2. 玩具角的分享课

在建构区摆上积木、拼图和布偶,故意只放三套玩具。当孩子们抢着拼恐龙模型时,老师搬来小椅子说:“我们排个小火车吧,轮流当小工程师。” 有孩子把积木扔地上时,就指着 “玩具回家” 的图片问:“小熊积木会不会想家呀?”在轮流玩耍、共同收拾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懂得 “大家一起玩才开心”。

3. 晨间问候小仪式

在教室门口放个 “问候角”,摆着会点头的布偶老师和卡通手偶。老师扮演“迟到的小兔”,进门时低着头不说话,引导孩子们讨论:“这样打招呼,长颈鹿老师会难过吗?” 然后教大家挥挥手说 “早上好”,还能和手偶击掌问好。几天下来,孩子们见到保安爷爷也会主动扬起小手。

(三)创设社会交往情境

1. 小超市的购物约定

在活动区搭个 “森林超市”,货架上摆着贴有数字标签的玩具零食,收银台放着卡通计算器。老师当收银员,孩子们拿着彩纸 “钱币” 来买东西。有孩子插队抢棒棒糖时,老师举起 “排队小火车” 的图片说:“小松鼠都在排队呢。” 还教大家说 “请帮我拿饼干”,接过东西时道声谢。孩子们在买卖游戏里,慢慢明白遵守秩序才会更顺利。

2. 问路奇遇记

用积木搭出街道和指示牌,老师扮演戴草帽的 “迷路小熊”。当孩子们路过时,老师就挠挠头问:“请问滑梯在哪里呀?” 引导大家指着方向说 “往那边走”,遇到说不清楚的,就一起看指示牌。有孩子不耐烦挥手时,老师就拿出 “礼貌小勋章” 说:“耐心指路的孩子能得到它哦。” 在一次次互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友善回应他人的求助。

3. 公园玩耍小规矩

在草坪上放几个布制小动物和皮球,模拟公园场景。当孩子们抢着玩皮球时,老师就扮演 “公园管理员” 说:“我们来玩‘轮流拍球’的游戏吧,数到 10就传给下一个。” 有孩子踩疼小草时,就指着 “爱护花草” 的图画问:“小草会不会哭呀?” 在奔跑嬉笑间,孩子们渐渐懂得玩耍也要守规矩,才会玩得更开心。

三、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脱离生活实际、形式化等问题,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模拟家庭生活情境、再现校园活动场景、创设社会交往情境等策略,能够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保障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实施,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家园合作、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创新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方式,不断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芳玲 . 幼儿园文明礼仪行为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J]. 学周刊 ,2019.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111.

[2] 周英 . 幼儿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究 [J]. 新课程 , 201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