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等数学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王文静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受众广泛,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

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当前高等数学教学面临学生畏难情绪、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亟需通过思政元素融入和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学吸引力。微课与翻转课堂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互动不足、资源匮乏的痛点。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利于探索数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路径;通过微课资源开发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能够为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范式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研究通过课程思政与数学课程教学结合,发挥课程育人作用。首先通过查阅研究文献,并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团队制定实施方案与基于课程思政的数学课程标准;然后以团队负责人在研的相关的两个校级课题及其他论文、获奖教学案例为基础,选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内容与数学课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团队探索依据微课建设标准和要求制作微课视频,并在教学中应用,建立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初步完成后推广应用,通过采用课程思政和不采用课程思政进行微课的比较,研究学生参与、师生合作进行微课应用的效果;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探索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混合式学习范式。并根据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数据和反馈信息结合微课运用,分析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增加过程评价手段,分析采用多元化评价对教学的影响。

按照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使用,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微课建设和教学应用分别设计。高等数学微课开发分三步完成,首先依据思政元素确定课程内容,其次按照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最后按照学生学习范式编制微课视频。

通过微课制作,将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建设丰富的高等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微课资源实现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微课讲授、演示、启发、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借助微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展开学习训练,突破课程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三、研究发现

(1)通过建设优质、高效、应用性强的《高等数学》微课资源,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开发研究,结合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创新。通过应用微课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项目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程育人这个中心,改革创新文化基础课教学理论,以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

(2)引导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探索应用新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本项目以课程思政与数学教学融合为目标,以高等数学微课建设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微课制作及应用为载体,深入地探讨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中需要的教学与课程开发技术。通过高等数学微课开发建设实践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探索新技术在公共基础课建设中的应用,适应国家对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在线数字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的要求。通过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微课资源的开发,在优化纸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编制以微视频、微教案等内容为主的数学教学资源,建立课堂教学与微课资源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本项目成果相当一部分资源可直接用于相关课程立体教材建设,对其它课程的开发也有借鉴意义,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3)结合案例教学,选取数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与数学文化部分易于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内容,进行课题团队的合作开发,变成易于讲解易于推广的教学内容。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知识能力基础。高等数学的课程的授课对象几乎面向大一所有学生,受众广泛,基于以上分析,课程思政是全员育人和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工具,微课资源建设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建设的新兴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应用其重新建构课程内容,两者结合对于改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突破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困难,有着重要创新作用。

四、分析和讨论

4.1“课程思政”与数学课程的联系

数学课程的开设面向商科类专业所有学生,开设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开设时间一般为两年,从开设范围和时间都可以看出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影响面。借助数学的课堂,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教学本身需要变革。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数学难学的印象。特别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中学时大多数学的是文科,高中数学基础相对理科要弱,且有些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有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认可数学课程,使学生有获得感,把教学活起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数学“金课”。这些都要求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思政元素和案例的融入就是一个很好改革方向。

4.2“课程思政”融入数学课程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数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从教授课程的角度出发,寻找和挖掘数学课程中所能体现和联系的思政元素,又要从学习课程的学生角度出发,要从学生能接受的方向出发,要兼顾学生的知识认知和情感认知。

在教学中,要体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教研团队在教学中实施微课程建设。通过发掘思政元素,与数学课程自身特点结合,开发微课视频,丰富教学资源。根据课程内容拟定微课开发任务,完善教学资源。围绕学生能力发展,建立以数学微课资源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发挥课程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目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晓英.创新思政课程 培育合格人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1):23-24.

[2] 徐萍 . 卓越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2):101.

[3] 张凯 , 段妩迪 , 辛海燕 . 课程思政研究综述 [J]. 职业技术 ,2021,20(04):1-6.

[4] 张宁 , 王偲 . 高等数学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方法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9):255-256+259.

[5] 秦厚荣 , 徐海蓉 .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触点”和教学体系建设 [J]. 中国大学 ,2019(09):61-64.

[6] 孙玉芹 , 张贵红 . 启迪智慧铸就核心——大学数学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案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4):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