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潘伟华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中心幼儿园 519100
1、引言
早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越来越受到全球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课程游戏化将游戏元素融入教育过程,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加自主、愉悦的学习体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研究尚不充分,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实践活动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难以真实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活动的教育价值。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是推动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与挑战
2.1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课程游戏化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近五年在中国幼教领域得到了迅速推广。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1 年发布的报告,全国已有超过65% 的城市幼儿园和 42% 的农村幼儿园开始尝试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探索发现等方式,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过程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实践表明,课程游戏化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然而,课程游戏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2022 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约 53% 的幼儿园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论理解不够深入, 78% 的教师在实践中存在 " 形式游戏化、内容知识化 " 的倾向,难以真正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2.2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幼儿通过参与真实或模拟的社会生活场景,获得直接经验的教育活动。这类活动具有情境真实性、过程体验性和内容综合性三大特点。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21 版),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发展社会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23年的数据显示,参与定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幼儿,其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平均比同龄人高出 23% 。
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为幼儿提供了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对社会规则、角色和关系的初步认识;其次,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幼儿能够获得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直接经验,促进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最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幼儿与同伴、成人互动的场景,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获取的渠道,更是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平台。
3、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基于三大理论支撑。首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非被动接受者,评价应关注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过程。其次是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具有多样性,评价体系应超越单一的智能观,全面评估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智能形式,包括人际智能、自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
第三是发展性评价理论,该理论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而非简单地对幼儿进行分类或排序。根据2023 年《中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报告》,采用发展性评价的幼儿园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高于传统评价模式的幼儿园。这三大理论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引导评价体系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单一评价转向综合评价,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
3.2 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
基于前述理论基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指标的设计主要围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维度展开。通过对 300 名一线幼儿园教师和 120 名学前教育专家的德尔菲法调查,结合2022 年《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相关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这套指标体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全面表现。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2022 年的试点数据,采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对活动实施的针对性提高了 28.5% ,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了 32.1% 。
4、结论
本研究构建并实践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为幼儿教育领域提供了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成果。通过 10-12 个月的实践验证,该评价体系展现了良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能,也增强了家园共育的协同性,形成了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合力。然而,研究也发现评价体系在长期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评价工作量大、指标理解差异等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工具的便捷性和标准化程度。未来研究方向应关注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区域性推广应用策略以及评价结果与幼小衔接的关联研究,为中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范玉慧 . 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小村娃赶大集”课程为例 [J]. 好家长 , 2025, (25): 82-83.
[2]林耿芬 , 张姝 玥 . 幼儿园教师引导性游戏素养的关键要素及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J]. 学前教育研究 , 2025, (03): 13-26.
[3]刘自平 ; 许燕 ;.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评《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 中国科技论文 ,2023(02):123.
课题项目: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四批(2024 年度)资助项目,课题名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4ZHGHKT11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