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创设数学有效教学情境
朱志联
德庆县莫村镇中心小学 广东肇庆 526633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它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讲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神奇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故事总是能吸引着孩子们爱听,各种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来进行教学。森林中的猴大王给小猴们分香蕉。猴大王说:“今天我给你们4 个香蕉,平均分给2 只小猴吃”。小猴们纷纷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大王又说:“那好吧!我给你们40 个香蕉,平均分给20 只小猴,怎样呢?”小猴们高兴了,又大声地说:“大王,你再多给点可以吗?”猴大王想一想,唉,说:“你们也太贪心了吧!那好吧!给你们400 个香蕉,平均分给 200 只小猴,你们总算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个大便宜,高兴地笑了,猴大王也傻笑了起来。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也情不自禁地笑了。正当同学们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的时候,我就问学生:“你们说,谁是聪明的?为什么?”当学生列出 4÷2=2 , 40÷20=2 , 400÷200=2 后,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从而发现“商不变性质”的规律,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用趣味性强的事例来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创设情境,容易关注到小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一节新课开始学习时,我们教师如围绕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些有价值且使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矛盾时形成乐于独立思考的愿望。同时,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为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等等,都是非常有用的。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在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只拴在木桩上的牛在草地上吃青草,牛最多能吃到的多大面积的青草呢?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牛能吃到青草的最大面积到底是一个什么图形?2、圆的面积你们会求吗?3、你们想知道求圆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吗?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设计“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一个极具趣味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学习圆面积知识的实际作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又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个内容前,我利用手工制作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老乌龟在钟面时针的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 时),兔子沿着钟面分针的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 分),可裁判员猴子最后判定:老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同学们都在打问号)这个猴子是不是搞错了:明明是兔子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一样的呢?就在同学们疑惑之际,我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就一定能解开这个谜。”一下子,学生们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这个内容学习之中。很好地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以游戏形式来创设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使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可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创设要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基本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知识时,我搞了一次踢毽子比赛。问:“我们搞一次踢毽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踢毽子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这个比赛怎么搞呢?谁来出个主意?”一个学生提出每人轮流踢,然后把总数加起来。我又说:“一节课只有 40 分钟,要是每个同学都来踢,时间不够,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呢?”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让全队同学推荐一个代表来踢吧。”于是,经过大家的意见后,共同商量每队选出了 3名代表比赛。这样,从同学喜欢的踢毽子比赛入手,既收集到本节课“平均数”的一些原始数据,又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更爱数学,更愿意学数学,更懂得学数学,我们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来。只要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创新,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