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健身中心开放时间优化与大学生使用便利性提升研究
钟灿妍 辛荷
辽宁何氏医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3
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体育设施作为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其服务效能日益凸显。校园健身中心开放时间的科学配置不仅关乎学生体育锻炼的便利性,更是实现 "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重要实践。优化健身中心开放时间具有多重价值:既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健身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既提高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又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这一研究对完善高校体育服务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开放时间与大学生需求的匹配度
当前校园健身中心的开放时间与大学生实际需求存在明显不匹配问题。多数高校健身中心采用固定开放时段,通常为工作日的上午 8 点至晚上 10 点,周末时间可能缩短。然而,大学生的课程安排、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呈现多样化特点,导致现有开放时间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许多学生反映,健身中心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下午4 点至晚上8 点,此时段人流量过大,器械使用紧张,影响锻炼效果。部分有晨练习惯的学生则因健身中心开放时间较晚而无法利用早晨时间锻炼。晚课较多的学生往往在健身中心关闭前仅有有限时间进行锻炼,甚至被迫放弃。考试周或节假日期间,健身中心的开放时间缺乏弹性,未能适应学生特殊时期的放松需求。课程密集的学生群体在白天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健身设施,而晚间开放时间又无法覆盖所有需求。这种时间安排上的刚性制约,降低了健身中心的实际利用率,也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健身中心开放时间与学生真实需求的脱节,直接影响了校园体育设施的公共服务效能。
2 优化方案设计
2.1 分时段动态开放,匹配学生作息规律
当前健身中心的固定开放时间无法适应学生多样化的课程安排和个人习惯。建议采用动态开放策略,将全天划分为多个时段,并根据学生使用数据灵活调整。例如,针对晨练需求,可将开放时间提前至 6:30,满足早起学生的锻炼习惯;针对晚课学生,延长夜间开放至 23:00,确保他们仍有充足时间锻炼。同时,在午间(12:00-14:00)增设开放窗口,方便课程间隙的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运动。周末和节假日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避免因管理僵化导致资源闲置。通过动态调整,使开放时间更贴合学生的实际作息,提高使用率。
2.2 推行智能预约系统,缓解高峰时段拥挤问题
当前校园健身中心在 17:00-20:00 等高峰时段普遍存在人满为患现象,器械使用紧张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议引入智能预约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合理分配。该系统应支持学生提前 24 小时预约锻炼时段,并设置高峰时段单次使用时长限制为 90 分钟,防止器械被长时间占用。为鼓励错峰使用,可在上午 9:00-11:00 等低峰时段设置积分奖励机制,累计积分可兑换额外预约权限或健身用品。系统需配备实时人流监控功能,在移动端直观展示各区域拥挤程度,便于学生灵活调整锻炼计划。通过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既能有效缓解高峰压力,又能提高非高峰时段设备使用率,最终实现健身中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体验的整体提升。
2.3 增加弹性开放政策,适应特殊时期需求
考试周、寒暑假等特殊时期,学生的锻炼需求往往与常规学期不同。建议制定弹性开放政策,例如在期末考试前延长开放时间,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在寒暑假期间,根据留校学生数量调整开放天数,避免资源浪费。此外,可针对体育特长生、健身社团等特定群体提供专属时段,满足其高强度训练需求。健身中心还可与学生会合作,定期收集反馈,动态调整开放策略,确保政策始终符合学生实际需求。通过增强时间管理的灵活性,使健身中心真正成为适应学生生活的便利设施,而非僵化的管理负担。
3 实施路径与保障
3.1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保障资源调配
健身中心开放时间的优化涉及后勤、教务、学生工作等多个部门,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以确保顺利实施。后勤部门负责调整场馆管理排班,保障延长时段的安保与清洁;教务部门提供学生课程表数据,帮助避开考试或集中授课时段;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宣传动员,鼓励学生参与试点并提供反馈。此外,财务部门需评估运营成本变化,确保延长开放时间不会大幅增加预算压力。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部门可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形成高效联动,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政
策落地困难。
3.2 完善监督与反馈体系,实现动态优化
为确保优化措施长期有效,需建立科学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健身中心可设置线上意见箱,实时收集学生对开放时间、预约系统及服务质量的建议;每月发布使用数据报告,分析各时段人流量、设备利用率等关键指标,识别仍需改进的环节。同时,成立由学生代表、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召开评估会议,讨论政策执行效果。基于数据和反馈,健身中心可每学期对开放时间进行 1-2 次微调,确保其始终符合学生需求变化。这一闭环管理机制能避免政策僵化,持续提升校园健身服务的精准性与满意度。
3.3 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运营效率
为实现开放时间优化的科学管理,建议构建校园健身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需要整合预约系统、人流监测和设备管理等核心功能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掌握各时段使用情况。平台应当设置智能预警机制,当监测到某时段使用率持续低于 30% 时,系统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调整提醒。同时开发配套移动端应用,方便学生随时查询器械使用情况和预约锻炼时段。数字化平台还应具备自动生成月度运营报告的功能,为开放时间的动态调整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通过这种技术赋能方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更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数字化解决方案既能提升管理效率,又能确保开放时间调整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健身中心运营效益的最大化。
结束语
校园健身中心开放时间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与校园管理的现实条件。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开放时间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问题,提出了分时段动态开放、智能预约系统和弹性开放政策三大优化方案,并设计了分阶段试点、多部门协同和动态反馈的实施路径。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提升健身设施利用率,更能切实改善学生的健身体验。未来,高校应持续关注学生需求变化,通过数据驱动和科学管理,使校园健身中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璐玮 , 韩旭 , 任玉梅 , 等 . 基于体育项目训练的高校校园康体健身中心运营策略——以绥化市高校校园康体健身运动中心为例[J].体育世界,2024,(10):82-84.
[2] 米雪.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研究 [D]. 上海体育大学,2023.
[3] 龙新林 . 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健身房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D].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4] 徐雅甜. 基于教学角度的中大跨建筑设计研究[D]. 南京大学,2019.
作者简介:钟灿妍(2005.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方向
通讯作者:辛荷(1991.5-),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