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李欣杰
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511
思政教育突出于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意识,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期。高中阶段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而更深入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目前高中音乐教材含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鉴赏课程并融入思政元素,在对歌曲鉴赏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概述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体现
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各学科要最大程度发挥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作用。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理念,强调高中阶段音乐教育要培育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形成必备的能力还要有足够的品德修养,不仅要求学生形成个人修养还要与国家、社会相联系成为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构成的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对于音乐教育作出的关键教学理念,通过三方面内容去培养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现阶段高中教学中要达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二)思政教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体现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想政治与各个学科紧密结合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要大力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落实思政教育的作用。思政教育的作用体现为两个方面:
思政教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具有引导作用。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加强对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身份来发展自己,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音乐鉴赏课可以通过播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音乐作品,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感受到对集体和国家的深厚热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价值观念。
思政教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具有强化作用。高中教育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准备,而音乐课程是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强化可以使师生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还能够发挥音乐教育自身的政治内涵。如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播放《黄河大合唱》《码头工人歌》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可以强化学生拥护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第一,教师缺乏学科融合能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思政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较强的思政教育意识。但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容易存在偏差,传统课程中教师容易将思政教育理解为空泛说教,很难将教学过程中的音乐元素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尚难满足高中音乐课程思政的融合需求。同时不少学校将高中音乐教师的培训重点放在专业技能上,对于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能力的培训有所欠缺,因此很难全面提高教师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能力。
第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上课过程中一些教师在进行作品赏析时仅组织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聆听、分析,并且将重点完全放在作品的节奏、和声、曲式结构等理论知识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失去感染力与吸引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评价缺乏思政维度。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教学评价往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维度。但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思政教育角度出发,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评价体系中缺乏对思政教育成效的考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思政素养方面的提升,导致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脱节,影响课程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思政教育维度,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相契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激励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深化思想认知,实现专业素养与价值观的双重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立德树人,深挖音乐作品思政元素
为了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音乐鉴赏过程,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几个模块,并从模块中提炼出思政元素,在“民族音乐”模块中《蝉之歌》《姑苏风光》《锦鸡出山》《中花六板》等作品蕴含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背后的民族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在“红色音乐”模块中可组织学生欣赏《祖国歌》《我和我的祖国》《黄河》《黄河大合唱》《血战湘江》等作品,从而在作品中感受到祖国和人民怎样从艰难险阻中走向胜利,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够铭记历史、居安思危。通过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教师不仅将思政教育融入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还能够丰富教师教学内容,借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终生学习,提高教师学科融合能力
就目前现状来看,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对于音乐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理解有所偏差并且意识不足,因此强化思政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政教学能力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首先,教师应当结合时代的需求,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政策文件把握思政教育的核心观点与要求,提升自身对音乐与思政融合的深刻理解,加强思政教育意识;其次,教师应该更新固有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束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注重音乐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最后,教师需积极参加思政教育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研究,并且通过不断实践与锻炼来提升思政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
针对学校来讲应针对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建立专业的、系统的体系,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第一,学校应该提供多种培训资源,加强教师思政教育理论,提高教师思政教育意识;第二,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践项目,使教师有机会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第三,建立跨学科融合平台,促进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教师学科融合能力。只有通过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为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做到全面发展。
(三)推陈出新,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例如在学习作品《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演唱《河边对口曲》通过模拟黄河边老乡对话的场景,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品的激昂情绪,还能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坚韧与抗争精神,深刻体会到民族危亡时刻的团结与奋斗。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在教材中选择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作品进行排练和表演,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音乐专业技能,还能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思想内涵。例如,选取《保卫黄河》进行合唱排练,让学生在集体演唱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将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作品创作,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时代的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例如,选取和平、平等等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创作并探讨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通过这样的多维互动,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表演与鉴赏,而是成为传递价值观、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音乐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更新与实践,更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要以高中音乐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针对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更加全面的考量。第一,评价体系多维度。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政素养,如价值观、道德品质、爱国情怀等。第二,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常见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可以加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建立全方位更立体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第四,评价标准具体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目标,将评价标准、明确详细的体现出,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加强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与动力、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四、结语
高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音乐鉴赏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不仅是艺术文化的表达,更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音乐课程中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最终实现音乐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奋斗,20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版,第 7 页 .
[3] 倪晗,刘彩钰 . 高校课程思政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探索[J]. 长沙大学学报,2022,36(04):100-105+109.
[4] 孙汉中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21.DOI:10.27410/d.cnki. gxbfu. 2021.002144.
[5] 柴可 .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初探[D]. 贵州师范大学,2019.DOI:10.27048/d. cnki. ggzsu. 2019.000543.
[6] 王安国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