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问题化学习赋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

王欣

三河市汇福实验学校 河北廊坊三河 065201

1. 问题化学习与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概述

1.1 问题化学习的基本概念

问题化学习本身不只是一个教学法,它是一种关于学生认知方式、教学方法深层次的一种反思,它是基于情境问题,启迪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发现、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并加以运用。摒弃了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学生的问题发现与思维表现。语文学科中的问题化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跳脱出狭隘的知识概念,享受思维火花碰撞的乐趣。问题化学习是从问题出发来学习,在问题思考中发掘自我,在问题探寻中重新认知语文学科。

1.2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瓶颈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当前大单元教学理念无法突破的问题。教学观念是打破学科教学知识点碎片化,引导学生从语文的宏观方向认知语文的整体性以及语文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依然从知识点出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成了一条条孤立的线索,没有将知识点整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知识重组和整合,根本无法引发学生智力的高度、思维的深度、创新的能力。另外,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资料不够系统,课堂教学的讨论问题会因为教师的掌控设计而没有真正的深度、广度。其实,很多教师也在尝试,但是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还是没有真正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学过程的效果时常达不到理想水平。

2. 问题化学习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困境

2.1 学生参与度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问题化学习的主角是学生,但在现实过程中,初中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问题化学习要求学生要有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以及具有很强学习主动性。然而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收知识,面对开放性问题提出时,他们抵触情绪大,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对于一些基础较低的学生而言,学习缺乏一定有效策略,在问题情境中很难展开有效自我学习。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思维广度比较有限,面对较为复杂的语文大单元问题时,学生缺少足够的耐心以及热情去研究。因此,问题化学习没有发挥出应有初衷,课堂枯燥且无力。

2.2 教学资源与课堂管理的瓶颈

虽然问题化学习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和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匮乏和课堂的管理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涵盖大量文本、背景资料、跨学科学习等方面,但是海量的教学资源如何获得和整合是教师面临的困难。特别在一些资源相对滞后的地区,教师习惯于守着陈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素材。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呈现开放的特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需要非常严密的课堂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混乱或浮躁,影响学习效率 [1]。因此,如何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突破资源的瓶颈和课堂管理的难题是当前的问题化教学不得不面对的关键问题。

3. 问题化学习赋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3.1 大单元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引导

问题设计是大单元教学的开始,更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问题化学习的教学主张是要教师从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设计有思维的、有难度的问题。但这些教学问题不同于课堂上学生回答的纯知识性问题,其属性应当是能够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探究性问题。问题要连贯地呈现。每个问题要有梯度,让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不只是得到知识,更要学会认知、学会思维。

3.3 跨学科知识整合,提升大单元的教学深度

跨学科知识整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深度和广度的主要形式,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作为基础性课程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而是需要与相关的知识结合,以此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跨学科整合的过程也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结合相应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感受学习的内容,由此获得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4]。

3.4 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支持大单元教学的实施

问题化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协同需要有专业能力保障的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学科融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育不应只着眼于课堂教学策略的拓展,需要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技术工具都有全面的认知与掌握 [5]。教师需要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拥有巨大教学价值,教师可以从在线学习平台出发,设计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与互动性更强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学习的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在线讨论板块等形式,拓展课堂外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自组织学习水平。

3.5 多元评价方式支持学生在大单元中的持续成长

问题化学习背景下实施的多元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始终保持进步。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思维水平、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诊断性评价。只有通过多种评价形式的运用,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发展变化做出更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指导[6]。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参与情况、作业质量、课堂讨论发言等多方面进行弹性、有梯度的评价。项目式作业评价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学生在项目研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理解,可以不局限于评价纸质答卷的成绩。知识内化通常发生在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项目式评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思维水平、知识应用情况做出较准确的评价。评价不能忽视定性评价,学生在问题化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等方面常常不能简单量化,教师可进行日常观察、学生学习反思日志、课堂行为表现记录等方式,在实施长时间跟踪评价后,发现学生的成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避免学生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失。

结束语:

理论研究层面的问题化学习转化为实际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层面的赋能,除了引导重新认识教育目的外,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挑战,是敢于打破常规,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关键在于“问题”和“思维”两个引擎的强力驱动,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学生的认知匹配,虽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艰难困苦,但是不管是精心设计教学的起点,还是进行学科融合,我们都探索到了更有效的途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习的能力。将问题化学习真正与大单元教学紧密融合,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我们的学生也才能在探究答案的历程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红霞 .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J]. 语文世界( 中旬刊 ),2024(11):8-9.

[2] 朱群霞 . 大单元问题化教学策略与实施 [J]. 中小学管理 ,2023(1):56-58.

[3] 蔡懿晨 . 学习任务群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湛江文学 ,2024(1):0206-0208.

[4] 刘艳琴 . 大单元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堂项目化学习的应用路径 [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