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作者

侯冬霞

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053200

引言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核心体现,也是其未来学习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写作”的功利心态;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体验与细节描写;语言表达模式化,缺乏个性与创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写作教学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忽视学生认知规律与写作过程的指导。基于此,本文结合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过程写作理论,探索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系统性策略。

1、理论基础:写作教学的理论支撑

1.1 认知发展理论:从具体经验到抽象思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7—11 岁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逻辑思维依赖于具体事物与经验。因此,写作教学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地观察、情境体验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构建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索写作规律。例如,在“童年趣事”写作教学中,教师可组织“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会,激发学生回忆与表达欲望,再通过时间轴梳理事件脉络,最终形成结构完整的作文。

1.3 过程写作理论:从结果导向到过程优化

过程写作理论将写作分解为预写、起草、修改、编辑、发表五个阶段,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与策略运用。例如,在“我的植物朋友”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分阶段指导:预写阶段通过头脑风暴确定写作主题;起草阶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拘泥于语法规范;修改阶段从内容、结构、语言三维度完善作文;最终通过班级作文报展示成果,增强学生成就感。

2、实践策略:提升写作能力的路径探索

2.1 激发写作兴趣:从“要我写”到“我要写”

兴趣是写作的内驱力。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游戏化情境:组织“故事接龙”“写作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体验写作乐趣。例如,教师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学生依次续写故事情节,既培养想象力,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利用科技工具:结合平板电脑、写作软件等工具,设计互动式写作任务。例如,利用“班级优化大师”APP 开展“每日一句”活动,学生上传作品后,系统自动生成词云图,直观展示高频词汇,激发创作热情。

开展主题竞赛:定期举办“班级小作家”“日记大王”等评选活动,设置“创意奖”“进步奖”等多维度奖项,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2.2 培养观察能力:从“无话可写”到“下笔有神”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五感体验法:在观察植物时,指导学生从视觉(颜色、形状)、听觉(风吹声)、触觉(质地)、嗅觉(气味)、味觉(可食用植物的口感)多维度记录,使描写更生动。例如,某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蒲公英朋友穿着绿色的裙子,风一吹,她就跳起白色的圆舞曲……”

生活化观察任务:布置“家庭观察日记”“校园新闻播报”等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例如,要求学生记录“妈妈的一天”,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劳动场景,培养感恩意识与细节描写能力。

跨学科融合观察:结合科学课、美术课开展观察活动。例如,在科学课后,要求学生以“蚂蚁搬家”为题写作,将科学探究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提升写作

深度。

2.3 丰富语言积累:从“词穷句涩”到“妙语连珠”

语言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建立“词语宝典”:鼓励学生准备摘抄本,分类记录好词佳句(如描写天气的词语、比喻句、拟人句等),并定期复习运用。例如,某学生摘抄“夕阳像一颗熟透的柿子,慢慢沉入山峦”,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使文章更具文采。

阅读与写作结合:通过“读写结合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后,要求学生模仿“借箭”情节创作故事,将阅读输入转化为写作输出。

2.4 优化过程指导:从“粗放式批改”到“精细化指导”

过程写作理论强调分阶段指导与反馈。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

预写阶段:思维导图梳理思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确定写作主题、结构与内容。例如,在“我的理想”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理想”为中心,延伸出“职业选择”“实现路径”“困难与挑战”等分支,形成逻辑清晰的框架。

起草阶段:自由表达与容错机制:鼓励学生先完成初稿,不过分纠结语法错误。例如,某教师设置“错别字银行”,将初稿中的错误分类记录,后续专项复习,既保护写作热情,又提升语言规范性。

修改阶段:同伴互评与教师指导:组织“作文医院”活动,学生互换作文,从内容、结构、语言三维度提出修改建议。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如“如何避免流水账”“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发表阶段:多元展示与成就感培养:通过班级作文报、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体验“被看见”的喜悦。例如,某教师将学生作文改编成剧本,组织班级戏剧表演,进一步激发写作动力。

结语

本文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过程写作理论,提出激发兴趣、培养观察、积累语言、优化指导四大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验证其有效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一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写作辅导系统;二是研究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三是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写作支持生态,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策略 [J]. 张丽丽 . 读写算 ,2024(28)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思考 [J]. 祁婷 . 智力 ,2024(18)

[3]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例 [J]. 许红芳 .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