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

作者

夏明

37048119830510779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优势,逐渐成为建筑工业化的主流发展方向。然而,装配式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涉及众多参与方和复杂的信息交互,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导致成本超支、资源浪费等问题时有发生。BIM 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技术,能够将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个三维模型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在装配式建筑领域,BIM 技术可以为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一、BIM 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概述

1. BIM 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BIM 技术具有信息集成性、可视化、模拟性、协同性等特点。信息集成性是指 BIM 模型能够整合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维护全过程的各种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性能信息等,为各参与方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可视化是 BIM 技术的重要优势之一,通过三维模型,各参与方可以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空间关系,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模拟性是指BIM 技术可以对建筑项目的各种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如结构分析、能耗分析、施工进度模拟等,为方案优化和决策提供依据。协同性是指BIM 技术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

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五个阶段。规划成本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估、地质勘察及总体方案策划等前期投入。设计成本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构件深化设计,尤其在预制构件节点构造与标准化设计中占比较高。施工成本为全周期核心,包含预制构件的模具制作、生产、运输、现场吊装、连接节点处理及施工组织管理等费用。运营维护成本贯穿建筑使用周期,涵盖能源消耗、设备检修、结构监测与功能更新等持续性支出。拆除成本则包括结构解体、构件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理及环境修复等费用。各阶段成本相互关联,需通过系统化管理实现整体优化。

二、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应用

1. 规划与设计阶段

在规划阶段,BIM 技术可深度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数据,构建高精度场地信息模型,实现地形坡度、水文条件、日照辐射及交通可达性等多维度分析,辅助选址决策与竖向设计优化,提升项目前期研判的科学性与精准度。结合 BIM 的可视化与空间分析能力,可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与开发强度,有效控制规划阶段的隐性成本。在设计阶段,BIM 平台支持建筑、结构、机电、装配式深化等多专业协同作业,通过统一数据环境(CDE)实现模型与信息的实时集成与版本管控,显著降低专业间信息断层与设计冲突风险。基于BIM 的参数化建模与碰撞检测功能,可在设计初期识别并解决管线交叉、构件干涉等问题,减少后期设计变更。同时,依托 BIM 集成的性能模拟工具,可开展结构受力分析、热工性能模拟、自然采光与通风评估,优化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与建筑体形系数,提升能效水平。通过方案比选与成本估算联动,实现设计决策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动态关联,有效控制初期投资并降低运营阶段的能源支出。

2. 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BIM 技术深度融合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通过 4D-BIM(三维模型 + 时间)模拟施工全过程,实现进度计划与资源调配的动态可视化管控,优化施工工序与人力、材料、机械投入,有效规避窝工、交叉作业冲突及资源闲置,显著降低施工周期与间接成本。基于 BIM 的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结合二维码或 RFID 标识技术,实现构件从工厂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堆放至吊装就位的全流程追踪,确保构件信息可追溯、安装精度可控,减少错装、漏装及返工损失。通过BIM 模型与现场施工数据实时比对,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纠偏,提升施工执行效率。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 BIM 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场景模拟,如高空作业、大型机械吊装路径模拟与碰撞预警,辅助编制专项安全方案,优化安全防护设施布置,提升安全决策科学性。同时,BIM 支持施工方案的虚拟建造与多方案比选,优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与技术风险,从而系统性控制施工阶段的直接与间接成本,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高效性与经济性。

3. 运营维护阶段

在运营维护阶段,BIM 技术通过构建高精度的运维信息模型,实现建筑资产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模型集成建筑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设备型号、安装位置、技术参数、质保信息、维修记录及更换周期等,支持运维人员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快速定位故障设备并调取相关技术资料,显著提升运维响应效率与决策准确性。基于 BIM 的设施管理系统可与建筑自动化系统(BAS)、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平台集成,实现对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关键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数据联动,辅助开展预防性维护与故障预警,减少突发性停机损失。在能源管理方面,BIM 结合能耗监测系统与动态仿真模型,对电、水、冷热负荷等能耗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识别用能异常与低效环节,优化设备运行策略与调度方案。同时,BIM 支持空间管理、租户服务、应急演练与改造评估等综合运维场景,提升建筑使用效率与服务品质。通过数据持续积累与模型迭代更新,BIM 为建筑运维阶段提供可追溯、可分析、可优化的信息基础,系统性降低运营成本,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提升建筑整体运营绩效。

结论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应用 BIM 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变更和返工,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然而,目前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标准不统一、软件兼容性差、专业人才缺乏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效果,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统一的 BIM 信息标准,促进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二是加强 BIM 软件的研发和优化,提高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 BIM 技术应用能力和成本控制意识;四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用 BIM 技术进行成本控制。

随着 BIM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 BIM 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将为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荆富荣 . 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 [J]. 门窗 ,2018,(14):188-189.

[2] 张兰兰 , 郝风田 , 张卫伟 . 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J].价值工程 ,2017,36(34):44-46.

[3] 杜君 . 基于 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研究 [D]. 江西省 :东华理工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