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张建荣
平罗县第五中学 7534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这些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课堂情境创设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从核心素养视角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关系
(一)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堂情境创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优质课堂情境可将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助力学生领会概念原理,夯实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素养根基。情境中嵌入的问题能驱动学生逻辑推演,深化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可锤炼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能力,强化应用创新意识。同时,良好情境能营造积极氛围,滋养学习兴趣与自信,促进情感态度发展。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
部分教师创设情境时,过度侧重趣味性与新颖度,却弱化了与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这类情境虽能短暂吸引学生注意力,却难以辅助理解数学知识,反而会分散学习精力,削弱教学实效。如讲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时,有教师播放无关动画片,学生虽看得专注,却对理解定理毫无助益。
(二)情境缺乏启发性
一些课堂情境只是简单地呈现问题或现象,没有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有的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而没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方程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三)情境互动性不足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往往是情境的呈现者和讲解者,学生只是情境的旁观者,这样的情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例如,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而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和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讨论流于形式。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社会热点等方面入手,选取合适的素材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去春游,现有两家旅行社给出了不同的收费方案。甲旅行社规定:每人收费 100 元,若人数超过 20 人,超出部分每人优惠 20% ;乙旅行社规定:每人收费 80 元,但无论人数多少,都需要另外支付 1000 元的组织费。如果我们班有 50 名同学参加春游,选择哪家旅行社更省钱呢?”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利用问题链创设情境
问题链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组成的。利用问题链创设课堂情境,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问题的难度和顺序。
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
1.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谁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 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3. 你能通过测量或证明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4.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关系呢?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探究。
5. 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的性质,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逐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探究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直观具象特性,可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图像、动画等形态,助力学生理解知识,涵养直观想象素养。教师可借其构建动态交互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讲解“圆的认识”时,可播放车轮转动、硬币滚动等动画,让学生观察圆的形成;展示圆心、半径等要素及性质,用动画演示半径与直径关系;还可让学生操作绘制不同半径的圆,在直观体验中领会圆的概念与性质。
(四)联系数学史创设情境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核心载体,积淀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将其融入课堂情境,可让学生追溯知识演进脉络,体悟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进而培育数学文化素养与创新意识。
讲解“勾股定理”时,可溯源中国“勾股弦定理”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历程,通过讲述探索故事阐释定理的价值。再引导学生效仿赵爽弦图等古法求证,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数学思想的深邃,涵养创新与探究品质。
四、总结
本研究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可行路径。通过分析核心素养与情境教学的内在联系,指出当前情境创设存在的脱节、低效等问题,进而提出生活化、问题链、多媒体融合及数学史渗透等策略,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验证。
研究证实优质情境对素养培育有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学情适配性及实践效能追踪方面存在不足。后续将拓展研究维度,深化差异化策略构建,加强教学实证反思,以完善策略体系。
参考文献:
[1] 林振强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与应对策略[C]//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成果集 .2024.
[2] 董荣森 , 华秋艳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情境创设与问题设计[J]. 中学数学杂志 , 2019(5):3.DOI:CNKI:SUN:ZXSZ.0.2019-05-005.